□魏 玮
领导者作为组织的带头人应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拥有健康、健全的领导人格在今天十分难得。好的领导人格是检测领导力的途径,也是领导者领导生涯获得成功的必然要求。然而作为社会人,领导者不可避免会存在人格缺陷,一旦这些缺陷被不断地放大而又不加以制止,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作为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自身的领导人格缺陷,看清自己与公众所期待的领导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缺陷,健全领导人格,端正干部作风,实现成功稳健的领导生涯。
领导者的公共形象与领导者的人格、领导质量和绩效以及领导生涯等方面都密切相关。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评价。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领导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社会公众对他的感受和评价,而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用来评判的标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一般通过他的行为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行为方式公众化就会形成领导的公共形象,因而领导者的公共形象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领导的一些人格特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传媒时代的今天,政府和领导者的行为越来越趋向于透明化,基于此,舆论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领导者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自己,更多的是代表其所在组织。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对他们至关重要,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与羁绊,如社会环境、工作风气、自身人格等。其中,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是最本质,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对领导者人格进行探讨,来警示领导者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是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尤其是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一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而领导人格只是社会人格中的一种,它是领导者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核心要素。
人格有以下几种特性:第一,它具有独特性,这与人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第二,它具有统合性,能够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第三是功能性,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他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第四,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偶尔表现出来的人格倾向并不能代表他的真实人格。当然,人格也有可塑性,也正因为它的可塑性,人格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可见,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洛克提出的“谁应当拥有权力”的问题,从伦理的角度回答就是品行佳、形象好的人才应当拥有权力,因为只有在这些人那里,权力才能保证伦理正义,才是可靠的。而所谓公众期待的领导人格,就是指社会不确定的大众群体以其伦理经验,对公共人物、公共权威先前存在的一种人格预期。
公众大多期待领导者要具备优良品质,总的来说,公众对于领导者的期待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崇高期待、才资期待和平民期待。
1.崇高期待。即期待领导者在公德与私德上,都崇高且令人敬仰佩服。虽然这种期待由于人性弱点而无法实现,但它作为一种民意,深深地影响着领导者,使他们约束自己的言行。
2.才资期待。即期待领导者才智过人、出类拔萃,人们对于领导者才资是否与其职位相符、是否胜任极为关注。但现实中,有很多领导者并不天赋异禀,而是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地位的,但他们的过往常会遭到公众置喙。
3.平民期待。即希望领导者心系民众。随着民主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官架子”型领导越来越受人唾弃,而那些“接地气儿”、幽默亲民的领导者形象则越发受到推崇。由此可见,公众对于一个好领导的期待与“完人”接近,虽然不可能样样做到,但却是领导者应在心中树立的标准。
现实中领导者的人格难免会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与他们的工作本身是紧密相关的。有些缺陷,下属具备不足以乱全局,而一旦领导者具备却又毫无察觉,那么事态的严重性就可想而知了。一般认为,领导人格缺陷主要包括四种:嫉妒人格、独尊人格、小人人格和无为人格。
1.嫉妒人格。拿破仑说:“有才能往往比没有才能更危险;人们不可能避免遭到轻薄,却更难不变成嫉妒的对象。”领导者的嫉妒人格可以归纳成两大类:即内部嫉妒与外部嫉妒。所谓外部嫉妒,指的是对竞争对手的嫉妒,主要表现在嫉妒对手事业上获得的成功、政治上取得的进步、待遇方面的改善和在群众中的威望等。拥有这种嫉妒心的领导往往不能容忍竞争对手在任何方面超过自己,也会因受不了这种嫉妒的折磨而想尽办法“除掉”对手。而内部嫉妒,不仅是对同单位同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嫉妒,还包括对下属的嫉妒。其中对下属嫉妒是领导者的致命缺陷,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不能容忍下属的某项才能超过自己,把才华出众的下属视为心头大患,胸中充满“欲除之而后快”之妒火。
2.独尊人格。独尊人格如同寡人人格。其本质上是一种权威主义人格,即领导人盲目自大、唯我独尊,他们从不把下属放眼里,走哪都摆出一副官架子,认为霸道就是魄力。但要清楚地知道,魄力并不等于霸道。所谓魄力者,是敢做大事业,敢碰大困难,敢担大责任的人,而霸道是蛮横自负,不讲道理。领导者具有寡人人格,靠个人强势,有时确实能干成一些事情。但这样的领导一旦剑走偏锋,就会把法律、纪律、规定通通抛到脑后,做出难以挽回的错事。毛泽东在1941年3月撰写的《农村调查》序言中提出,“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焦裕禄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的儿子”。他们都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不像那些典型的家长式人物,“世上最牛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盛大阅兵”等就是他们“独尊”“寡人”的写照,也是对他们深深的讽刺。独尊人格是领导生涯中的大敌,如果不加以克制和规避,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3.小人人格。此人格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也是官场上客观存在的一种人格。一般表现为:虚伪、见风使舵、卑鄙、行为龌龊、品性低下等,擅长背后给人一刀,是典型的伪君子。领导者位高权重,若权力的行使一旦与小人特质相随,会对社会带来极大危害。该人格还具有隐性特征,一般职员具有,容易被人识破,因为他们缺少掩护自己的“铠甲”。但领导者往往会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他们善于玩弄权术把戏,表面上廉洁奉公,私底下却是“伪君子”。
4.无为人格。这里所说的“无为”,更侧重于昏庸无能、无所作为、碌碌无为,是一种十分平庸的领导人格,具有无为人格的官大致可以分为昏官、懒官和庸官。昏官是说领导人本身昏庸无能,不仅糊涂而且愚蠢,遇见事情总因自己能力不足而想逃避,做出的决策也往往没有实质价值。而懒官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懒得动,懒得去做出业绩,只想喝茶看报。庸官,这类领导者自己平庸还不够,他们还特别欣赏无为,欣赏平庸。见不得那些光芒四射的下属崭露头角,对那些跟自己一样平庸的下属却格外喜欢,甚至在选贤举能上宁愿让一个无能的人当选,因为这样的人便于控制,便于利益集团的随意操纵。
领导人格是领导生涯的核心,它决定了一名领导者领导生涯的品质。形成稳定健康的领导人格是领导生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领导人格缺陷则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危害甚至断送领导者的领导生涯。
有些人格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他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这种领导人格缺陷是很难自控的,也是很难避免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性的弱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教育学指出,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场所,受父母的影响颇大,如果此时就养成了自大傲慢的性格,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也难以避免。社会环境更是时刻地影响着我们。
如今,各行业都在你追我赶地发展经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 的评比排名、个人升迁都与实际绩效相挂钩,增大了领导者的压力,而“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这些无形和有形的压力,压得领导者喘不过气,自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若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排解,堆积久了,就会形成带有缺陷的人格。
在社会种种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要克服和抵御因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这种诱惑的压力也能够折磨人的心灵。身为领导者,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也会随之增多,领导者的小人人格会在诱惑之下逐渐显现出来。
现存体制所存在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定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因此逼得有些领导为了走捷径,为了明哲保身,只能采取不当手段,使得他们在人格缺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领导者人格缺陷的形成,绝大部分都是由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所造成的,但中国领导人大都忌讳这一点,他们总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羞于见心理医生,更谈不上接受心理治疗。
前面提到,领导者具有人格缺陷直接危害其自身的领导生涯,而且对社会造成危害。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者不敢正视问题,不去解决问题。那么,领导者该如何规避领导人格缺陷呢?
高尚的人格,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经过教育、自省和在实践中长期磨炼才能形成,社会实践是塑造高尚人格的熔炉。领导者人格的提升必须同领导者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多多磨炼,在各种考验中坚定自己的领导信念,不懈追求真善美,陶冶高尚情操,才能促进自身人格修养的提高。
定期做心理检查并及时接受治疗。在平日的工作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必要时,可以让下属对自己提意见或建议,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做个虚怀若谷的领导者。此外,要正确用权,操守官德。领导者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因此遇到的诱惑也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洁身自好,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手中的权用好、用到位,坚决按规定办事,塑造出时代呼唤的高尚人格。
尽可能地减少对领导者施加的额外压力,我们应该明白,领导者不是机器人,一步步的进逼只会让他们的心理压力加剧,心理问题凸显,人格缺陷形成。(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