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朝霞
(湖南省消防总队,湖南 长沙 410000)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途径,是形成衡量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作为的重要标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党风廉政建设依然是党的工作重点,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推动全面依法治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领导干部队伍,实现对经济权利的有效监督,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是目前,一些地区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探究,也是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与基础。
目前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组织部门缺乏整体性规划,在审计工作中缺乏重点,对于涉及资金调配、项目管理以及与经济相关管理职责的领导缺乏针对性审计监督,使得审计工作的推进缺乏秩序,难以形成科学、完整的审计结果。
目前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主要采取单一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责任进行分析,审计的视角相对局限,难以从综合角度实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此外,大数据运用不充分,无法实现对审计工作的总结归纳,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公平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难以在审计结果中得到全面、客观地反映,甚至陷入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误区,影响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积极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部门不断改进工作,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目前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相关部门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审计结果陷入形式化弊端,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部门在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针对审计工作目的与宗旨,构建整体性规划,确定工作重点,找到工作抓手,制定主次分明的审计工作安排,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进行。例如在针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中,审计部门应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类型做出全面了解,对所涉及到的经济责任进行确认;针对领导干部的,应将工作重点聚集在资金、项目、管理职责较重的部门,尤其是国企以及各部门的“一把手”身上;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内部控制水平,当期的财务情况经进行审计,确保工作过程有的放矢;强调领导干部的责任,兼顾整体与局部,对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具体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约束、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秉承创新理念,推动审计方法从单一化向综合性转变,从多维度实现对经济责任的多元化审计监督。在创新审计方法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应抓住“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这两个核心内容,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做出系统分析;利用多元化手段分析领导干部经济部署情况,对党中央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行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情况,经济工作的整改意见执行情况等,以形成全面的审计结果;迎合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需要,根据审计工作内容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利用数据平台完成智能分析,以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积极推动相关制度的构建,利用正反两方面机制,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激励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强烈动机。在制度构建中,审计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工作考核、评估相结合,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考核、提拔和任免的重要依据;建立纠偏机制,根据审计监督结果,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并利用组织内部管理形成更加完善的控制机制,以形成对领导责任的有效牵制,利用制度弥补经济责任落实中的漏洞;推进通报机制的建立,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力,整改工作不到位,甚至屡教不改等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序落实。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作为领导调整经济管理规划,调整组织人事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严格问责,以规范其经济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还应对审计结果进行整合、归纳与存档,以形成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以作为检验干部作为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肃财金法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多方面问题,基于此,党组织部门应明确工作重点,加强整体规划,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审计监督,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工作体系,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这样才能强化审计监督,实现对领导干部的从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