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2019-12-21 21:12潘小波
关键词:基本操作源语归化

潘小波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名副其实地进入多模态话语的生产和消费时代。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社会符号进行交际的现象,其中不同类型的社会符号,具有自成系统的语法作用,可以单独表达意义,也可以协同构建意义[1-2]。因此,翻译多模态话语时,除了考虑语言,还需要考虑其它符号以及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包括符号间相互构成的认知语境,所形成的说明(illustration),锚定(anchorage)和接递(relay)等关系[3]。语言单模态翻译亟需往多模态话语翻译拓展。从国内外译界看,多模态话语的翻译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探讨[4-7],但从总体上来探讨多模态话语翻译术语的研究则是寥寥无几,将语言单模态背景下的译学术语拓展至多模态话语翻译领域是具有必要性的。

异化与归化是客观存在的翻译现象,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异化与归化的术语是在语言单模态背景下提出和使用的,其并未应用至多模态话语领域,而且存在着诸多争议与误解,包括翻译中使用异化还是归化[8-9]、术语提出的先后[10]59,[11]、术语渊源和内涵的误读[12-14]、术语使用的乱象[15-16]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其拓展至多模态话语中,在对多模态话语中异化与归化所涉及的研究范畴和定义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基本操作单位”概念以及异化归化的三种分析模式,并以苹果公司的多模态话语翻译为个案进一步阐释说明,以期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一、多模态话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多模态话语与语言单模态话语的翻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携带意义的社会符号,属于特定文化范畴。翻译时,符号所表达的任何意义都不容忽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包括了语言、图片、视频、声音等的多模态话语所涵括的符号类型多于后者。文中主要结合语言单模态背景下的异化归化研究成果,尝试将其拓展至多模态话语中。

(一)术语定义

要探讨异化与归化的定义,首先要确定其研究范畴。Venuit[17]将翻译选材,包括作品主题和创作手法纳入范畴,显然过于宽泛,因为他将文化政治斗争策略与文本实现方法混淆[14]109,贺显斌[18]也认为异化译论的最大问题是将翻译策略和社会文化效应混为一谈,前者属于文本层面,后者属于社会政治和互文层面。而黄艳春、黄振定[19]101将异化归化限制在文化特色语句翻译势必过于狭窄,因为它们还可以运用于句法等其他方面的翻译[20]。可见,异化与归化的研究范畴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根据多模态话语的特征,应将其限定包括词汇、结构、图片、声音等全部社会符号及其相互关系的实现上。

在语言单模态背景下,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异化与归化定义是Shuttleworth和Cowie[10]43,59,认为异化(Foreignization)是“A term used by Venuti to designate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韦努蒂提出的术语,指保留源语异国风味、故意打破目标语常规的翻译类型)”;归化(domestication)是“A term used by Venuti to describ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readers(韦努蒂提出的术语,用来描述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源语异国风味的翻译策略)”。国内对此观点较有代表性的是熊兵[15],认为异化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归化是译文接受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尽量用目的语即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上述定义表明,译者根据自身理解,来确定是让读者感受异国风味还是让其觉得司空见惯,最终使得作者和读者在介于极端异化和极端归化之间的某一译文文本中相遇。但对于读者而言,译文文本是“看不见”的译者所决定的“看得见”的结果,其表现形式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承载着文学、政治、诗学以及语言文化本身等,而这些也是看不见的,需依赖人的解读,因人而异。

在多模态话语中,异化与归化即译者有意识地在社会符号实现层面上,确定某种程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张力,实现翻译目的的宏观策略。异化就是要让读者尽量靠近作者,让读者感受到符号本身或其所承载的文化解读之“异”,觉察其陌生感;归化就是要让作者靠近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符号本身或其所承载的文化解读之“常”,觉得司空见惯。当然,异化与归化所体现的作者与读者关系张力是一个连续体[21],通常异化归化会同时出现在译语中,只是更为凸显出某一方面而已。事实上,前文所提代表性定义采用了“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Minimize strangeness”“尽量”等模糊字眼,都说明异化归化不是非此即彼的精确判断。既然异化与归化构成了连续体,必然就存在翻译策略既可认定为异化或亦可认定为归化的情形,处于作者与读者相遇的中点。例如跨境电商网站上带有“2017”年份字样的中美两国都常见的植物种子照片,在中美销售页面就无需翻译,此时既可认定为异化也可认定为归化。一般来说,不译之译是最极端的异化[19]101,为此,后文将类似的“零翻译”视为异化。

(二)分析模式

已有文献在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的时候,往往比较笼统,经常出现诸如“某某小说翻译采用的是异化策略”“某某句子翻译采用的是归化策略”等表述,但其真实含义是“该小说总体策略是异化”“某某句子中某个文化特色词采用的是归化”。为使表述更加准确,就需提出翻译策略的“基本操作单位”概念,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异化或归化时所涉及的最小且完整的操作对象。理论上讲,任何有意义的符号或符号组合都可能成为基本操作单位。例如,对于“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习语(可译成“Talk of Caocao and he’s sure to appear”或“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如果译者主要考虑“曹操”这个文化负载词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我们就可以将“曹操”看作基本操作单位;如果译者主要考虑该习语中间的“逗号(,)”采用异化还是归化,那么逗号就是基本操作单位;而如果译者主要考虑该习语的语法结构,那么语法结构就是基本操作单位。当然,实际分析译语时,一般没有必要对所有符号和符号组合进行异化或归化分析,为此,应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分析对象,舍弃跟研究目的关系不大的对象。

综上所述,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翻译策略的三种分析模式,即分析某一基本操作单位的策略、分析某一类基本操作单位的策略和分析话语总体策略。对于第一种模式,只分析某一特定的基本操作单位,其来源包括多模态话语所涉及的语言、图片、声音等任何符号及符号之间的关系层面,主要关注译者在处理具体符号单位时的策略,体现的是译者的话语和文化处理技巧。例如,分析语言中的某个文化特色词(如前文中的“曹操”)、某一图片(如晚清汉译《天路历程》中的插图,僧人被翻译成了道士[22]),某些符号之间的关系(如图文位置、所占空间是否有改变等)等。对于第二种模式,其分析对象来源与第一种相同,只是要分析的是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多个基本操作单位,主要关注译者在处理某一类符号及符号关系时的策略,体现的是译者风格。例如,话语中的所有比喻词、图片、图文关系等(类别可小可大,可以分析比喻词,也可分析更大的文化特色词,由研究目的确定),最后可利用数据统计等方法来对该类基本操作单位进行策略描述。对于第三种模式,即对多模态话语进行相对全面的分析,包括各种符号及符号之间关系相对完整的分析(不可能绝对穷尽所有基本操作对象),最后利用数据统计等方法描述该话语总体翻译策略。

从操作复杂程度看,第一种模式是单一的符号或符号关系分析,操作最为简单,第三种是全部符号和符号关系分析,操作最为复杂;从逻辑关系看,第二种模式是基于第一种模式开展的,而第三种模式则基于第二种模式开展的,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从话语长度看,前两种模式既适合篇幅长的话语也适合篇幅短的话语,第三种模式分析篇幅长的话语可操作性相对较弱,主要适合篇幅短的话语;从研究目的来看,前两种模式更有针对性,而第三种则针对性不强。因此,在分析多模态话语时,主要考虑前两种模式。当然,后文的个案分析,篇幅不长,采用了第三种模式,分析过程囊括了前两种模式,为多模态话语的翻译策略分析提供相对完整的个案示范。

二、个案分析

以2017年8月5日苹果公司官网中iphone 7手机的图文型①英文图片参见:[2017-08-05].http://www.apple.com/iphone-7/.中文图片参见:[2017-08-05].http://www.apple.com/cn/iphone-7/.多模态话语及其在大陆的译语作为分析对象。源语由五部分组成,自上而下第一部分为标题“Design”;第二部分为宣传语“Makes a splash.Takes a splash.”;第三部分为图标,其中第二个图标用文字“RED”替代;第四部分为图标释义;第五部分为五种样机的背面图。该多模态话语只涉及图文两种符号,可从图片、文字和图文关系中分别确定基本操作单位。

首先,从文字的翻译情况来看,对比源语和译语,发现文字转换有两种,即文字转换成文字和文字转换成图标,共7个基本操作单位。对于文字转换成文字来说,共6个基本操作单位,源语译语分别为(括号中为译语):Design(设计),Makes a splash.Takes a splash(引得起火热目光,更经得起水花洗礼),New black and jet black finishes(新款黑色和亮黑色外观),REDTM Special Edition(红色特别版),Splash and water resistant(防溅抗水),New Home button(新一代主屏幕按钮)。从策略上看,采用的是归化。对于文字转换成图片来说,共 1个基本操作单位,源语为(RED)(PRODUCT),译语为苹果7红色版小图标。为了让中国的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含义,译者并没有直接按照原文将其翻译成(红色)(产品),而是将文字直接转换成图片,采用了Jakobson所说的符际翻译,这主要考虑到目的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属于归化策略。

其次,从图片的翻译情况来看,将背景图片、产品图片以及3个小图标均看做是单独的基本操作单位,因此总共有5个基本操作单位。对比可知,源语和译语的背景图片以及产品图片(图标)完全一致,除了红色特别版文字转换成小图标外(在前文文字翻译中已讨论),其他小图标均未改变,即在个案中,图片在整体上是没有翻译的,或者说采用了零翻译方法。显然,这些图片在中英文化中都是可以接受的,不涉及文化的敏感性问题。按照前文所述,这种不译之译属于异化策略。

最后,从图文关系来看,将整体图文关系看作是1个完整的基本操作单位,三个小图标和图标释义看作是3个基本操作单位。个案原文整体图文关系重点突出宣传语及设计的新颖之处,因而话语以文本为主,图文关系属于说明关系,而小图标和图表释义则属于锚定关系,译文也完全一样。另外,图文相对位置、所占空间等方面也基本一样。只是文字上,“Makes a splash.Takes a splash.”前后两句只有字母M和字母T的区别,上下两行比较工整,而“引得起火热目光,更经得起水花洗礼。”则后半句稍长,“Splash and water resistant”和“New Home button”原文占用两行,但译文仅占一行而已。可见,图文关系的翻译也采用了异化策略。

从语言符号看,译文主要采用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表达,属于归化策略;从图片(图标)符号看,主要采用零翻译方法,可视为异化策略;从图文关系看,也基本未作改变,同样属于异化策略。因而,整体上来看,异化策略使用了9次,归化策略使用了7次,为此,异化与归化同时存在该多模态话语翻译中,使用频次相当,两者相得益彰,其目的最终为苹果手机的销售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个案留有一点遗憾,即将“Makes a splash.Takes a splash.”翻译成了“引得起火热目光,更经得起水花洗礼”,含义大致用归化策略翻译出来了,但是结构和语音上的精妙之处却无法传达。苹果公司一向以广告词的讲究、经典而令人信服。从意义看,Make a splash指“获得大量的公众目光”,Take a splash指“游泳,玩水”;从结构和语音看,源语前后两句,共三个单词,结构一致,Makes和Takes对应,a和a对应,splash和splash对应,只有句首一个字母之差,但把iphone 7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凸显了出来。翻译时,不仅要考虑意义传达的准确性,也应该考虑其结构上的精妙之处。这些精妙之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天才的标志”。把这些天才的标志翻译出来,才不会让源语信息受损。为此,若改译成“引万众注目礼,迎万水盥沐礼”。从意义看,译语与源语相当;从结构和语音看,前后两句共六个字,结构一致,“引”与“迎”读音近似,“目”与“沐”读音相同,“万”对应英文“a”,均为数量词,前后两句相同的句尾词“礼”字对应英文相同的句尾词“splash”。尽管无法完全一致地表达原结构和原语音,但形式和语音更为接近原文。当然,中英文的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诗歌翻译领域“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的说法恰巧适用此处。按照改译,从其结构和语音精妙之处的传达来看属于异化策略,但从意义的表达来看,仍然属于归化策略。这说明,即使是同一句子的翻译,其形式和意义也是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为此,这也表明了在讨论异化与归化时,明确分析对象和确定基本操作单位的重要性。

三、结 语

异化与归化是在语言单模态背景下提出和使用的译学术语,将其拓展至多模态话语符合译学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多模态话语涉及符号及符号之间的关系,其极其复杂,且多模态话语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其相关概念及判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而本文仅属初步探讨,以望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源语归化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浅论如何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视频
化学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