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红
【关键词】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76—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化学教学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到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再到现在的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只是从实验中提出问题,简单“验证”某一原理,得出某一结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必须要优化、要创新。简单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化学教学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中学生对第一课寄予很大的期望,他们怀着一颗激动好奇的心,睁大眼睛看“化学”。如在学习《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我没有长篇讲述,而是精心设计实验,如“彩色喷泉”“白纸显字”“空中生烟”“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从一些奇妙化学的现象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萌发了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惊叹——疑问”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促使学生学习保持持久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从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就是针对化学现象细致地进行查看体验活动。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等创新能力的切实需要,也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抓住本质。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总结记录,这样由观察到的表面现象通过逻辑分析引申到本质,使学生通过一次演示实验的观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观察能力上得到提高。例如,在接触化学第一课时,我會先给学生做一个彩色喷泉,鲜艳的颜色变化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初学化学的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欲望。再如在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时,教师演示:(1)向盐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教师设疑:为什么两种溶液都变为红色?明显的颜色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在教材中的实验,若是药品没有变质,只要我们要求学生规范准确操作就能成功,但并不一定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可燃物都有自身的着火点,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可燃烧,同样,若没有充足的氧气,温度再高,也不会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为了明确这一科学原理,课本中一般用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做演示,但课堂上做污染较大,而学生实验有的同时加热纸片和乒乓球碎片,但也有污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教学中可以将实验稍作改进,在水槽中放一些水,然后将盛满热水的烧杯放入水槽,烧杯中放入白磷,烧杯口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再放入相同大小的白磷,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整个装置上,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同时又消除了实验中产生的污染。当然,也可准备两支试管,中间用铁片或其他物质固定在一起,管口各套一气球,在实验时,将相同大小的白磷和红磷分别装入试管,再将气球套好,同时放入装有热水(70摄氏度左右)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也可提前在试管中收集少量氧气,这样做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装置可保留。供以后学生使用,还能减少污染,实验结束时,也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粉末,帮助消除污染物。
四、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在亲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有创新,就要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发表看法,让学生思维不禁锢于老师的传授之中。合理编排学生的探究式实验,开展化学兴趣小组以及举行化学兴趣竞赛,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只有真正体现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的教学思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