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19-12-20 03:00火元文
甘肃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阅读教学

火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57—01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博大精深。包括诗词歌赋、曲艺、传统节日、建筑、饮食、国画、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根与魂,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构建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乐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教材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既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它不仅文质兼美,意境悠远,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镌刻着传统文化的烙印。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起去感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真善美,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它是学生学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开始,应该将中国的优秀文字、经典文化传承下去。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不但搞清楚故事背景,还要了解人物线索,更要透过晏子这一形象去体会古人刚正睿智、不畏强暴、不辱使命、捍卫国家尊严的民族精神;教学《两小儿辩日》《孔子拜师》等文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程門立雪》《三顾茅庐》,引导学生接触儒家思想,学习圣贤尊师重礼、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学习《元日》一诗时,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古人过春节的习俗,认识春联的起源,以及书法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教师只有多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到传统文化的智慧。

二、让学生在阅读、背诵中领悟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国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思想深邃,语言精练,易记易背,朗朗上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如,曹植的《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而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都抒发了古人深沉的感情,却把古人追求亲情的可贵、孝爱母亲的情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学生阅读、背诵这两首诗后,会更明白亲情的可贵。因此,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兼备,而且易于诵记,并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起到独特作用,可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古诗词阅读上,笔者精选了几十首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抄在专用的本子上。每天先自读,再让全班学生一起读、背,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对每首古诗但求粗知大意,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实。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

三、引领学生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和教材的对话、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一些知识,如“程门立雪”,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承载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文化血脉,是我们民族教育的根与魂。将传统文化融于语文教学意义非凡。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