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文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9-12-20 03:02宋际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现状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意义.结合文科学生的特点,探索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文科数学 教学改革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在文科各专业开设了《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不可否认的是。文科专业开设《大学文科数学》课程,通过文理渗透改善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这对于提升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对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关注和探索,必将使得《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开课意义逐渐明确、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不断优化。

1《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现状

1.1教学课时少

由于受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偏重方向的不同,《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时数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有的每周只有两学时,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认为,课时那么少,能教给学生什么呢?于是课程教学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他们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为学生考试而教学。

1.2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不足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文科学生当初在中学阶段是由于对理科缺乏兴趣,或恐惧理科甚至恐惧数学,或自身更擅长形象思维方式而选择文科专业学习的,这使得他们似乎天生就不喜欢数学甚至恐惧数学,而且大多数文科学生认为,数学对其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似乎并无多大的帮助,因此,文科学生中普遍觉得数学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学习中有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

1.3教师教学动力不足

作为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的动力和兴趣,忽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忽视数学文化的传播、忽视学生数学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忽视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对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对到底为什么要开设大学文科数学?应该教给文科学生什么样的数学?用什么方法教授大学文科数学?思考不够、研究不够、把握不准。二是将教学简单化,不研究背景、不研究应用,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法,沿用数学专业课或理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凭经验、凭感性实施教学,忽视文科学生具有的特点,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规范性,忽视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尤其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揭示不够、总结不够、渲染不够,重知识的传授、轻文化的传播。三是受学生学习情绪的感染,学生学习没有热情,缺乏兴趣,数学基础知识较差造成教师教学激情不高,教学动力不足。

2对策思考

2.1明确《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认为,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繁难的数学计算和证明,也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多少数学公式,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思维的严谨性、开放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现代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从中汲取对其终身有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根据这一定位,应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对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充分理解本课程开设的意义,充分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2.2注重文科学生特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相较于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文科生更擅长形象思维方法,他们认识问题的初期更感性,想象力丰富,做事灵活。因此,通过探索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规律,从认知规律和教与学的规律出发,以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重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这体现为两个优化,首先是课程总体内容设计的优化。《大学文科数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不应“多”而“全”,二应体现 “精”,为此,我们设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由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三个模块组成,一是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二是数学知识部分,三是数学实验。我们认为,将数学文化加入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寓趣味性于枯燥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可从中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将其渗透于数学知识模块之中,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命题的获取过程、方法的发现过程、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进行阐述;另一种是通过对一些相关数学文化专题材料的阅读与欣赏,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的内涵,如中外重要数学人物的事迹(特别是他们对数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重要数学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重要数学分支的起源与发展,还有数学的特点、数学的价值、数学文化的特征和价值、数学美学等专题材料。两种途径都要以自然的和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

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该模块内容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的计算,如函数图像的描绘、导数、积分、矩阵、行列式计算、解线性方程组等,通过数学软件在电脑上实现。

其次是对数学知识模块的优化,在研究文科学生的实际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课时要求,大胆取舍、科学设计该模块的教学内容,适当淡化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2.3注重文科生特点,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两个融合。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例如,针对上述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分别采用适合文科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文化模块,可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相关内容涉及的人物或事件的由来、发展或解决的过程、结果、及其对数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对于数学实验模块,可在实验室通过上机实现。对于数学知识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背景,关注数学应用。只有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揭开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性的面纱、赋予数学知识活的生命,才能使数学结论生动、鲜活和充实、成为学生可以理解易于接受的东西,才能使学生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增加亲切感。注重合情推理,淡化理论证明,注重计算的基本方法,淡化繁难的计算。这部分内容可主要通过引导,课堂讲授为主。二是文理融合。要将文理交叉,文理渗透的理念融合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沿用理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也正是在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文理融合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将严谨的思维方式融入学生的思维习惯中。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致使文科学生很难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教师只有用通俗化、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数学概念、描述数学现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3结语

数学源于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只有使这个过程与文科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宋际平(1963-),男,漢族,四川丹棱人,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泛函分析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