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武成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研究;高考;复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86—01
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研究学生学习,准确把握教学层次的针对性
很多教师抱怨,讲几遍了学生还是不明白。纠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偏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学是否有效,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掌握了多少,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研究的程度,这些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研究学生比研究教材更重要。
二、研究教学非控元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控因素,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没有问题。真正难的是解决教学突发的生成问题,做到教与学的融合,这些问题决定了课堂的高度。这也就是教师无法预测的非控因素。可见,研究教学非控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学生,更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得自己遇到这些非控情况时,能及时合理处理,使这些非控因素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
三、研究高考,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1.研究课标和考纲。课标体现高考命题思想,考纲承载命题难度。所谓“纲”,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说,《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重视数学各种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教师可以结合上一年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2.研究高考命题规律。试题是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教师可以制订近五年考点细目表,试题命题轨迹清晰再现。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即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3.研究学生易错题,以“错”纠错,查缺补漏。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从这个洞里漏掉。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4.研究讲题策略。对教师来说,试题讲解保持原创,暴露教者思难过程,更能展现试题的内涵。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既要分析错因,正本清源,还要指出防范之法。高三复习中,教师每天要做很多试题,每道题解法多样。不论何种方法,教师都要看到方法背后的本质,并研究不同解法的优势和不足。
5.探索命制符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提升教学检测的针对性。命一套试题比解析一套试题难得多,因为在试题命制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准确把握,必须遵循一个度。教师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研究不同学段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层次,明晰相应难度系数,不搞好题堆积,合理进行“浑素”搭配,才能配成一桌“好菜”。
总之,研究不改变教学的长度,但改变教学的宽度;研究不改变教学起点,可以改变教学的终点。教学研究助力教师成长,支撑教学走向深处。复习具有针对性,才能使备考复习更加精彩。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