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正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84—01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全面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所开展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学习活动。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耐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总和。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还仅限于表面,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进行落实。下面,笔者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思想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思想已经融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当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给予了更多重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只有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保障自主学习过程的长久。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鼓励与引导,并及时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
比如,讲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课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且数学的应用也是为生活现实所服务的。离开了生活实际,高中数学就缺少了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排列组合”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存款与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学习。又如,学习“数列求和”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投篮与跳水的例子,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结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获得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提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轨道。
例如,在讲“椭圆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复习圆的概念,并用绳子等工具在黑板上演示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组成图形是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什么? 要求学生用工具自己实验、探讨、总结。
四、激活学生思维
首先,高中数学的任何一道题目,几乎都可以应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教育学生通过两种方法来解答,至少要想出另一种思路,避免学生总是应用单一方法来解答。
其次,针对课堂练习和讲解的题目。教师应提前进行研究和分析,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变换、解答方向变换,引导学生多方探讨和学习,从而将自主学习能力在主观意识、客观行动上持续培养。
最后,在前两项工作完成后,教师逐步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研讨,找出自己最难理解的部分,与教师共同分析,巩固自主学习能力,为长久的知识记忆和应用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