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电影:寻找最动人的比喻

2019-12-20 09:42李潇潇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李潇潇

中国电影观众正在重新拥抱现实主义作品。

从新近的《少年的你》《受益人》,到此前的《无名之辈》《过春天》《我不是药神》《送我上青云》《暴裂无声》《找到你》等等,一大批类型多元的影片正以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关照当下,呼应时代情绪,获得了口碑与市场的良好回馈。

“温暖现实主义”抬头

回顾这两年来的现实题材电影会发现,一批传递温暖光明的力量、抚慰人心、引人向上的作品正在成为重要的脉络,这些作品被学者和业界称为“温暖现实主义”“积极现实主义”。

《少年的你》《受益人》《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等影片都具有类似的审美趣味——表现普通人如何直面困境、化解矛盾、自我实现,以此弥合不同阶层价值观裂隙,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重建。

以《受益人》为例,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为填补挪用公款的大窟窿策划“杀妻骗保”闹剧的故事。

《受益人》的故事原型是2013年江苏常州的一起骗保案。2017年起,导演申奥带团队对保险公司、民警大范围调研,抓取典型。采访中,一位民警告诉他们,自从电视台报道了那起骗保案后,全国发生了六七起效仿式案件,有人甚至对结婚十几年的伴侣狠下毒手。

最初电影剧本是个正剧,但申奥和编剧决定将影片的案件色彩淡化,以一种喜剧的形式去呈现这个原本有些暗黑的故事,并着重突出故事当中的情感内核——在谎言与真心的交锋中,“爱与善良”融化了一切。

再如《少年的你》,与校园凌霸有关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但导演强化了故事中的爱情元素,将底层青少年的相互依存、抱团取暖、自我救赎拍得非常感人,由此具备了一种动人的力量。

另一类影片则是以《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为代表的一批塑造中国英雄的“新主流电影”,以小人物为切入点,由他们来见证、参与大的时代变革和历史进程。

《我和我的祖国》以“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为创作理念,选择70年来祖国发展的七个时间节点,呈现出上海弄堂市民、工程师、出租车司机等“小我”在历史中熠熠闪光的瞬间。

2020年大年初一即将上映的《中国女排》,则是从传奇人物“铁榔头”的视角切入,向中国体育改革40年来几代顽强拼搏的女排致敬。

在社会转型期,大众电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情感弥合。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用浪漫主义情怀和昂扬的奋斗精神关照现实生活,寻找这个时代最有趣最动人的比喻,成为这些电影人的主动选择。

当然,一些现实题材电影在面对社会议题时,也出现了遮蔽、粉饰、简化等问题。如何平衡正能量表达与对社会议题思考的锐度和深度,还需创作者不断探索。

重视观众的需求

以申奥、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导演)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导演,不再避讳谈论什么是商业电影,他们很直接地表达自己就是为观众拍电影的想法。

他们重视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新消费人群的需求——这一代观众本位意识更强,重体验、重互动,喜欢个性化的影像风格。这些观众往往也是最积极的粉丝、电影上映后口碑的第一传播者。

一批现实题材新作追求类型和趣味性上的引人瞩目,尤其是对世情把握得游刃有余——社会变革之下,压力重重的现代都市人更容易认同具备人文关怀的文化产品。

電影《少年的你》剧照

心理认同的动因有两层,一是文化层面的,即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二是经验层面的,即个体对影视作品里人物经历的认同。认同带来个体向群体的倾斜,使观众与剧中人物命运产生共鸣,产生“原来我不是孤身一人在奋战”的感受。

这些现实题材作品善于塑造多维的人物形象,让大部分观众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银幕“镜像”,唤起相关情感经验。

比如《无名之辈》里,有高位截瘫的少女、想逆袭的保安、渴望爱情和为兄弟义气不顾一切的青年……和大多数观众一样,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为生计奔波,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战,实现绝境中的触底反弹。马先勇兄妹隔着铁门对话、大头和真真在桥上狂奔、“眼镜”对马嘉祺最后告白,这些令人熟悉的桥段都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影片中还安排了恰到好处的抒情段落:在主人公情绪陷入低落之时,适时切入民谣音乐人尧十三在街头演唱方言歌曲《瞎子》的场景。

这首歌曲改编自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有一种凄凉悲怆的基调,配上歌者低迷沧桑的声音,缓缓道出了小人物的困境与悲伤。

平台与新锐互相成就

规模效应是成熟市场的必备前提,市场开发、资本青睐、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多类型作品在银幕上畅通无阻。近几年来,得益于青年电影扶持计划,“靠谱监制+新人导演”的新鲜组合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活力,催生了大量现实主义中小成本佳作。

陈可辛的金牌监制许月珍发掘了曾国祥,她整合各方资源为《七月与安生》保驾护航。此后,许月珍与曾国祥在2017年成立好孩子制作公司,制作了《少年的你》。许月珍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规划明确,那就是在类型电影多元的商业化探索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导演的特色和风格,保持工业化生产,用不同主题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与时代共振的新鲜感。

曾受益于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资金支持的宁浩创办坏猴子影业,也意在提携新人。这一批被招至麾下的“坏猴子”们都有厂牌的基因——立足本土,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有独立思考和独特的审美品位,把嬉笑怒骂包裹在作品中,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诠释。

这些现实题材作品善于塑造多维的人物形象, 让大部分观众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银幕“镜像”,唤起相关情感经验。

嘉映影业、坏兔子影业、工厂大门等电影厂牌,也对现实题材颇为关注。

总体而言,近几年来,现实主义题材或有现实主义特质的电影正在回归文化市场,这些电影以更温情、更具可看性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逐渐改变了前些年被以特效制作、大场面见长的中国式大片包围的市场格局。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