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与他山之石

2019-12-20 09:42刘佳璇尹希宁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莱比锡克利夫兰曼彻斯特

刘佳璇 尹希宁

美国底特律市东部一处曾经繁华的社区

20世纪后半叶,城市收缩现象开始在英美老工业城市出现,进而向东欧、日韩乃至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蔓延。

对于城市收缩,最早拿出对策的,是那些较早受到影响的西方城市,当然,也有一些西方城市面对收缩反应迟缓或出现了策略失误。

虽然从城市化的背景和收缩的原因来看,国内外城市明显不同,但是,国外的案例,或可作为前车之鉴,或可成为他山之石。

汽车城的衰败

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郊区化浪潮席卷全美,人口流失的危机犹如阴云般笼罩在汽车城底特律上空。此时,底特律城区人口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高峰期的近200万缩减到了95万。

城区工业衰败是底特律人口流失的主因。在全球生产要素开始重新配置的背景下,新的汽车制造生产线建在了墨西哥等成本更低的地方,底特律失去了成本和技术优势,越来越多的工厂变得萧条。

德国学者菲利普·奥斯瓦尔特编著的《收缩的城市》一书中提到,早在1947年至1963年间,就有超过13.7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在底特律消失。但底特律并未对过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1963 年,《纽约时报》上还有以“汽车城高歌猛进”为头版标题的报道,当地官员称底特律“一丝忧虑都没有”。

城区产业空心化和人口流失的加剧,导致城市税基萎缩,而工会运动和民权运动又推动着底特律福利制度的扩张,其结果是,公共财政无力招架,底特律在结构性矛盾中挣扎了数十年。

其间,它错过了不少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机会。增长主义价值范式在历届市长的头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让底特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希望用大规模借债和大规模工程来带动城市增长,结果却是收缩效應的不断强化。

“精明收缩”的实践

2013年1月,《底特律战略框架规划——底特律未来城》公布,确立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方向和行动计划。

这份迟到的规划,力求找到新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重新配置城市要素,实现基础设施利用最大化,以提高现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多样社区,并鼓励公众参与。

这种基于收缩现状寻找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规划思路,重点在于利用空置土地建立城市的绿色空间网络,通过社区多样化来培育具有活力的城市中心。

这体现了“精明收缩”的规划理念。2002年,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弗兰克·波珀及其夫人提出了“精明收缩”理念:为了更少的规划——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

精明收缩意味着“删繁就简”,转变扩张式的规划理念。总体而言,精明收缩是应对城市收缩的一种适应性策略——旨在对城市规划、治理进行基于人口和城市现状的改进,让城市在收缩状态下健康运行。

曼彻斯特兴建了一系列大型体育和艺术项目,让体育产业和文创产业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引擎。

精明收缩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真正得以确立的标志,是俄亥俄州的“扬斯敦2010规划”。

扬斯敦地处美国的“铁锈地带”——重工业逐渐衰败的老旧工业带,是全美首个明确提出收缩发展的城市。“扬斯敦2010规划”集合了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公众等多方力量参与,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城市土地利用上减量发展。例如,在住宅用地方面减少了30%,将大量荒置土地和房产变为绿地空间,同时,启动一系列配套行动,包括调整全市区划法,鼓励邻里参与进一步规划等。

大工程激发城市活力?

同处于“铁锈地带”上的克利夫兰,则选择了与扬斯敦、底特律不同的路径。

1938年,克利夫兰是美国的第五大城市,拥有100多万居民;2010 年,克利夫兰只剩下34万居民。“后工业时代”的克利夫兰虽难挡经济颓势,但状况并不像底特律那样严峻,全美排名第二的克利夫兰诊所带动了当地医疗产业的发展。

面对城市收缩,克利夫兰采取的策略是,由开发商主导城市再开发,建设刺激性的大工程,以重新激发城市活力。

其中,欧几里得交通工程和滨道工程为旗舰工程。前者意图通过交通手段来应对道路区域的收缩——通过一条快速公交系统将市中心与大学连接起来,旨在为人们提供安全快捷的出行方式;后者是一个旧电池厂的棕地再开发项目,由开发商、规划师和社区合作,目标是将西滨道打造为滨水慢行道路,提供一种在郊区无法获得的“邻里体验”。

克利夫兰围绕这些大工程来推动城市复兴,希望以此带动经济增长与人口回流。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收缩的恶化——人口和经济增长仅呈点状出现于几个社区,在原本收缩的地区,空间衰败和社会分化反而加重了。

复兴的路径

由收缩转向复兴的典型案例是英国的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在工业革命中实现了崛起,后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曼彻斯特逐渐走向了衰落,20世纪下半叶,其城市人口从70万下降到了42万。

为了扭转颓势,自20世纪90年代起,曼彻斯特市政委员会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了一系列旗舰工程。与克利夫兰相比,曼彻斯特的城市复兴行动更具整体性:一方面推动城市外部地区的国家基础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在城区建设大型文化工程,并将这些工程与振兴新兴产业结合起来。

以申办奥运会和英联邦运动会为契机,曼彻斯特兴建了一系列大型体育和艺术项目,让体育产业和文创产业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引擎。1990年以来,兴建的大型工程包括布里奇沃特音乐厅、曼彻斯特晚报体育场、尤比斯城市生活博物馆等。

进入21世纪后,曼彻斯特的人口数量开始回升,城市也显出了活力,完成了由收缩到复兴的艰难转型。近年来,曼彻斯特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在索尔福德码头兴建了“英国媒体城”,吸引了大量媒体入驻,发展金融业,并通过曼彻斯特大学带动了科技产业发展。

在英国,与曼彻斯特一样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由收缩变为复兴的,还有谢菲尔德、利物浦。

实际上,最早关注城市收缩现象的并非英美,而是德国。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学者在研究鲁尔老工业区“去工业化”转型时,就提出了“收缩城市”概念,并把它和城市的衰败加以区分。

这一概念提出后不久,东西德合并,原东德人口大量迁入西德。以莱比锡为代表的原东德城市出现严重人口流失,导致城市中空置建筑星罗棋布。

德国政府因此开展了原东德都市重建计划。莱比锡梅泽堡街道上的空置物业被拆除,置换出大量空地,在公益组织主导下将其转换为广场、绿地、日托中心,这就是莱比锡复兴行动中的标杆性项目——亲子互动场所“莱比锡妈妈”。

游客在德国莱比锡格拉西博物馆举行的“自行车的再创造”展览上参观

與此同时,莱比锡也找到了新的城市定位。长期以来,莱比锡被视为原东德的神秘文化之都,东西德合并后,莱比锡的绘画、摄影、设计等产业蓬勃发展,画廊和各类创意工作室入驻旧厂房,让莱比锡成为了一个艺术创意之城。

2006年,在莱比锡发展文创产业的中小型公司超过1996家,营业额在15亿欧元以上,雇佣人员超过1万人,文创企业成为当地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莱比锡人口也实现了回流。到2016年底,莱比锡市普拉格维茨地区的人口总数比2000年增长了80.4%。

城市“瘦身”

与欧美不同,日本的城市收缩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少子化、老龄化和首都圈人口“一极集中”。

富山县的富山市,就曾因人口结构变化而面临城市收缩的挑战。

这是一座人口约40万的中小城市。21世纪初,富山市老龄化加重,因中心区和分散于各处的地域据点相距较远,居民出行基本要依赖私家车。这不仅增加了环境负担,市政建设与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同时,很多老年人因不会开车而不愿出门消费,整座城市显得死气沉沉。

考虑到日本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并存的趋势,富山市并没有采取应对性策略促使人口大幅增加,而是通过压缩城市规模进行主动收缩,将过度分散的城市改造为紧凑型城市。

德国的马格德堡为适应城市收缩,也采取了紧凑型城市的规划理念,将城市边远地区的废弃房产拆除,注重提高市中心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改善市中心的生活质量。

如果将城市的紧凑化比喻为“瘦身”,那么根据自身“体质”拿出“瘦身”方案就格外重要。

富山市的城市格局比较特殊,其紧凑型城市的建设,并非围绕市中心进行单级集聚,而是基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重建公共交通网,改造地域据点,形成“汤圆与串”的空间格局。

“汤圆”是各个地域据点,“串”是连接这些地域据点的公共交通路线,富山市通过在站点强化各种城市功能,建设以站点为中心的步行圈,来引导居民在站点周围和市中心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大化活用已有轨道交通线路,富山市还于2006年建设了富山轻轨,于2009年新建了市内路面电车线路。重构后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车班次更多,居民也无需在大车站进进出出,且车站月台与超低床电车地板高度一致,更便于老年人上下车。

在当地政府看来,优化老年人的生活服务,鼓励他们外出,不仅带动了其消费,也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从而可以减轻公共财政在医疗上的负担。

从2006年开始,富山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开始增加,市中心人口比例已从2005年的约28%增至2012年的约31%,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2%。

猜你喜欢
莱比锡克利夫兰曼彻斯特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德国 莱比锡哥特节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华医疗绿色通道开通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
被毒蛇咬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