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国宝精粹

2019-12-20 08:37
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大师

吉祥中国。

太平有象。

工作中的张同禄。

一帆风顺。

在京城百工坊的景泰蓝坊,新一代景泰蓝传承人张颖,谈起父亲张同禄与景泰蓝话就多了。对坊里展示、陈列着张同禄大师的每一件景泰蓝作品,她都有说不完的话。这些景泰蓝件件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景泰蓝大师张同禄,以其细腻的描绘风格和高超的景泰蓝工藝而著称,他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健在的、且精通景泰蓝设计制作全套工艺的艺术家,被誉为“中国景泰蓝第一人”,曾多次获得海内外各种荣誉。1988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等。

景泰蓝一直被称为国宝“京”粹,享誉中外。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精髓就在于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景泰蓝早在南宋时期就通过商路进入中国,顾文荐的《负喧杂录》有描述和记载。当时,蒙古的崛起就像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横扫欧亚大陆,制作景泰蓝的工匠也从中亚地区被掳掠到中国,使它的制作工艺逐步成熟。元末明初,学者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拂朗嵌相似。常见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由此可见,景泰蓝是一种外来的工艺品。在明景泰年间蓬勃发展,到清雍正六年才有了“景泰蓝”这个名字。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在宫廷中的地位颇高。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69岁的乾隆皇帝于除夕当天在乾清宫大摆家宴,家宴之中所有人使的都是瓷器,只有乾隆皇帝自己用的是铜胎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器皿在清宫中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

过去,因做工非常复杂,景泰蓝的制作只有官窑,没有民窑。其制作过程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大大小小108道繁复的工序,民窑很难达到。早期,没有图样画稿和工艺制作方面的文字记载,更没有景泰蓝的工艺标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全是靠珐琅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华冠万年灯》。

《长柄龙熏》。

景泰蓝制作的繁复工艺

制胎就是先用紫铜板按照设计师设计出的图样剪出不同的形状,窝成大致形状,然后用“锤叠法”,也就是用铁锤仔细凿打成器型,有圆的、方的或者其他形状的,人们看到的所有琳琅满目的景泰蓝作品,其实就是一块铜板。形状有了,要在各个衔接部位上好焊药,焊成铜胎。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二道大工序,是用镊子将紫铜丝,弯成设计者图纸上要求的花纹形状。在这道大工序中还有众多小工序,而小工序中,掰丝和粘丝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按照图案设计图稿,掐成或掰成各种纹样,掰开后的丝,要先放在一个地方,不能直接粘上去,怎样放置,掰丝的师傅都是各自有各自的主张。因为用的是生丝,生丝有韧性,可以随着角度去窝,不合适的可以再调整。如果是熟丝,只要镊子一窝一动,就成型了,而且不能更改。丝掐好了,就可以蘸白芨,一个一个粘在铜胎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比如,一棵柳树树干和树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工人师傅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窝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过程如同刺绣,只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人们看到的景泰蓝的铜胎上粘成山水、花乌、人物种种图画,以及缠枝莲、蝙蝠、卷草纹都是这样一点点粘成的。

张同禄正在教授学员。

张同禄正在教授学员。

下一道大工序就是点蓝。点蓝即把焊好的胎体酸洗,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到图案中。在点蓝之前,还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烤活”,去掉污物;二是“找补”丝,即发现有活动的、掉的、涩的、不顺滑的、焊跪倒的丝等,要进行处理,有些连丝还要剔掉、重补;三是调色,按图样要求,调出各种颜色的过渡色,以便在各色彩渗和后看不到颗料结构,就像绘画颜料一样,这样的润色更加漂亮、鲜活和细腻。点蓝是把事先预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拿一个用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也称“蓝枪”,一铲铲地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

《鸟杯》。

上《人民中国报道》封面。

《凤舞九天》。

《扭转乾坤》。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彩色釉料后,放到温度大约800℃的火炉中烘烧,色釉由沙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之后经过冷却,成为固着胎体上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銅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这个过程一般连续四五次,直到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了。烧蓝之后还要经过磨平,就是用粗砂石将釉面磨平,如釉面有凹下的洼坑再补点一次釉,行话叫“亮白”,经烧熔后用细石磨去火亮,再经黄石磨、炭磨,整体打磨细腻。就这样,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也就是要历经108道关后,一个个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手工艺品就诞生了。

《吉羊宝灯》。

《馨蕾花插》。

张同禄与景泰蓝的不解之缘

1942年,张同禄出生在有着“中国雕刻之乡”美誉的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3岁跟随父亲来京定居,从小就表现出对绘画的热情,小的时候临摹各种题材的“小人书”,因画得好被邻里各种称赞。恰巧邻居中有在故宫工作的,上初中时的张同禄就被带入了还未正式对外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有心的张同禄对精美的故宫里各种陈设非常着迷,凭着绘画基础和极大的兴趣,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独自猫在故宫里临摹宫殿建筑和皇家工艺品,时间久了,对宫廷文物的线条和色彩烂熟于心,为后来设计制作景泰蓝奠定基础。青年时代在工艺美术领域开始崭露头角或许是对少年时代热爱绘画和在故宫里的辛勤付出的一种回报。

1956年1月,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这是由42家私营珐琅厂和专为皇宫制作的造办处合并组成的。1958年,当时只有16岁的张同禄考入北京市景泰蓝厂,后改名为北京工艺美术厂。当时有10个人报考,最后录取了5人。由于他有着坚实的美术功底,在考生中脱颖而出。回忆踏入景泰蓝厂门槛时,张大师感到很自豪。进入工厂后,跟着师傅开始学习制作景泰蓝工艺品的第一个步骤:制胎。这个步骤,他一学就是半年,制作了几百个胎体。本以为可以第一年学制胎,第二年学掐丝,第三年学点蓝。不料他的师傅的一句话: “这制胎的技术,一辈子都学不完”,让他有些灰心。

但是,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1959年,景泰蓝厂决定培养一批专业设计人员,推荐一批年轻人到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进行深造,有美术功底的张同禄,通过选拔考试,开始了为期三年系统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光。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专业知识大有长进。1962年毕业后,他回到工厂,被分配到北京工艺美术厂点蓝车间。虽然在点蓝车间,张同禄也利用各种机会,到其他车间和岗位学习与实践。之后,到了技术部门,每当有机会到车间去劳动,他都是选择不同的车间,或者不同的工序。由于当时北京工艺美术厂是北京接待外宾参观的重点单位,工厂内汇集了牙雕、雕漆、玉器、花丝等十几个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和制作,凭借着身为设计师的便利条件,他渐渐熟悉了各种工艺的技术特点。熟悉了厂里的各个车间和各个工序岗位,渐渐掌握了景泰蓝成品制作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心。就这样,他成了既懂设计又会制作的全面手。

在时代广场上展示。

张同禄作品的创意与创新

张同禄在景泰蓝艺术创作上,潜心钻研,历经多年,终于掌握了200年前的皇室景泰蓝工艺。其作品既承袭了数百年前的皇家气质,又不墨守成规、中规中矩,始终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釉色变化、多样的工艺融合,不断地超越传统,使作品题材广泛、造型多彩多姿,风格清逸新颖、超凡脱俗,并以新、巧、俏、美、雅及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

1968年,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参观首钢时,看到钢花飞溅的场景十分美丽,受到启迪,别出心裁地、巧妙地将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的词牌名,运用到同年的作品中,创作出的景泰蓝作品《蝶花瓶》在全国景泰蓝行业评比中一举夺魁。紧接着,1971年,第一件融合多种工艺的《神鹿宝车尊》问世,这件作品曲线和直线搭配得恰到好处,且首开景泰蓝与玉雕、牙雕、花丝镶嵌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先河。

1976年创作的景泰蓝艺术珍品《孔雀壶》,被誉为“天下第一美”,于数万件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国家还为此发行了中国唯一的景泰蓝工艺品特种邮票,深受集邮爱好者喜爱。

1981年,张同禄大师开发出了“珐琅珀晶”工艺, “景泰蓝作品拿奖并不难,但是能把工艺申请到专利的,我还是第一个开先河的人。”张同禄说。由于景泰蓝的作品很难采纳山水、风景的主题,他就思考如何才能在保留景泰蓝特色的同时选用新的题材, “琥珀晶画”的灵感也是源于一次到自然博物馆的参观,受到琥珀结构的启发开发出的。“琥珀晶画”工艺的一大特点是可以用于平面创作,如壁画、屏风等。1985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琥珀晶画”是我国第一项申请到专利的工艺。

《蝶花瓶》。

《座龙花熏》。

21世纪初,北京工艺美术厂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这位德艺双馨的大师也面临“下岗”的尴尬,看到曾经一起工作的工友在街边改行理发谋生,他心里涌出无限伤感。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考察,张同禄决定开设工作室,为自己也为技艺超群的老同事、老工友提供继续施展技艺的平台,这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界景泰蓝历史上,第一家以景泰蓝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在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出了《远鸣客》《长城瓶》等广受好评的作品,还研制出了铸胎工艺作品《天龙八部》。铸胎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就已经失传的工艺,是让紫铜在高温下熔化,再将铜汁灌注到模具中成型。由于紫铜溶液黏度很大,浇铸时细小的地方铜汁流不进去,需要添加锡、铅等原料进行稀释,但是添加的数量和比例已失传不得而知,在制作中火候也很难把握,因此制作难度极大。两年中,经过约3万次的实验,烧坏200多个半成品之后,终于实验成功并创作了佛教题材作品《天龙八部>,得到了金庸先生的盛赞及题字。

辉煌同路——《大富贵盘》。

2003年开始,张同禄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潮。2003年制作完成的《吉羊宝灯>荣获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一百周年特别大奖;2008年,《十二章纹》《白头偕老》《太平有象》《今生富贵》被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同年获得“亚太手工艺大师”荣誉称号;作品《孔雀屏灯》《鸟杯》被评为国家珍品由国家工艺美术珍宝馆永久性珍藏,《十二生肖景泰蓝》被文化部中外首工美术馆馆藏;作品《鼎盛中华》也在第二届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宝节上获得“中华民族艺术珍宝奖”。2006年,张同禄大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传承人之一。

2012年9月9日, “张同禄大师景泰蓝艺术大展暨张同禄十大经典作品发布仪式”在中外首工美术馆开幕。活动现场展出了张同禄54年来创作的50余件景泰蓝艺术珍品,是作品数量最全、展示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现场正式发布了张同禄最具特色的“十大经典作品”,入选的作品为《吉祥计时仪器》《乌杯》《太平有象》《万代吉祥葫芦》《双福锦》《九龙献瑞》《钢花瓶》《吉羊宝灯》《喜凤瓶》《华冠万年灯》。

2013年创作的景泰蓝作品《凤舞九天>被作为国礼送给韩国前总统。2014年《天鹅瓶》再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新西兰总理。2015年5月18日,工美集团再次接到一项国礼设计制作任务,张同禄也被受邀其中共同参与创作。在这次设计任务中,共产生7件作品,其中景泰蓝作品《和平尊》最终被领导人选中,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并永久陈列摆放。

2018年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从艺60年。为纪念60年艺术成就,特别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历时近两年的时间,从张同禄创作的辉煌作品中,甄选出《盛世六和如意炉》《龙腾虎跃》《喜事临门》《盛世龙薰》《吉祥如意》《天赐福禄》6件具有重大意义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荣膺“国宝六绝”称号。就此,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说: “张同禄大师从一而终,60年只做一件事情。在成长的道路上从普通工人到如今国宝级大师,并在世界屡次取得成就,为国家争得无数荣誉,着实令人敬佩与骄傲。张大师作品风格迥异,造型奇特,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如今,为了把景泰蓝传承并发扬光大,张同禄大师收了10余名弟子,其中有他的子女张旭和张颖。他说要把自己的绝活儿、知识以及经验传承下去。他已经目睹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变迁,而工艺美术行业的新人要想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干出一番事业,还是得靠自己主动积累各种知识。中国传统工艺还有很大的发展,他要持续地创作并培养更多人才,让这门工艺继续发揚光大。

(图片由景泰蓝坊提供)

《十二花神生肖珐琅鼻烟壶》。

工作中的张同禄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
珐琅器之画珐琅
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