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雕出人生精彩

2019-12-20 08:37符振彦
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象牙雕刻工艺

符振彦

《开国大典》。

群仙祝寿》 圆盘(珍品奖)。

《喜相逢紫砂壶》。

《古琴四曲挂屏》(金奖、珍品奖)。

在京城百工坊的雕漆坊,雕漆大师殷秀云讲述她从热爱象牙雕刻开始,却干了几十年的雕漆,且还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这话听着似乎有点拧巴,但却是她人生的真实经历。因为,她从小的志向是要“雕象牙”,而非“雕漆”。

《三星贺寿六瓣捧盒》。

从事雕漆工艺的设计和制作50余年,从当初的转向,到当今的成就,殷秀云感到幸运。靠勤勉敬业,技艺精湛,设计出了近干件作品,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已成为雕漆技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蝈蝈笼》。

雕漆的起源与发展

雕漆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了雕漆技艺。据说是发源于四川、云南一带,但是人们后来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当时富有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钟情于雕漆制品了。“剔红”和“剔犀”都已经出现,剔犀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到了元代,雕漆工艺随着工匠的流动,传入北京。元代的工匠制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会在其作品的底部刻上名字,它们后来许多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元代的雕漆技艺通过艺人们的世代相传延续到了明代。明代初期,由于皇宫及国礼需求增多,皇宫“御用监”在京城专门设置了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被汇聚到北京,雕漆艺人们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在艺术上,早期制造的雕漆制品注重磨工,光润、古朴、浑厚,是以前的雕漆无法比拟的。明末,雕漆制造经过了一段时期萎缩后,至清初,雕漆工艺又开始兴盛。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北京设立了造办处漆作,从事雕漆等漆艺制品的专门生产,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图案繁缛,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清末,雕漆制造一度中断,雕漆技艺近乎失传。建国后,成立了工厂,造就了一批雕漆艺术家,殷秀云就是其中之一。

儿时的梦想破碎

1947年,殷秀云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受学习绘画的姐姐和表哥的影响,她从小就对美术有着强烈的兴趣。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片头播放了—段象牙雕刻的纪录片,让她感到很震撼。“象牙雕刻太美了!”便萌生了学习象牙雕刻的想法。于是,她初中毕业后便考入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的象牙雕刻专业。

《龙凤蝈蝈笼》。

命运似乎不遂人愿。1967年,殷秀云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厂,她并没有如愿地从事钟爱的象牙雕,而是被分配到雕漆车间。“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她坦言,也闹过情绪,“无论谁怎样劝,我就是不愿意去,还多次找领导提意见。”后來,以至于“象牙雕是我最喜欢的,但是没有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成了殷秀云心里的一个结。厂领导的态度很坚决,对她说,如果再提意见的话就让她去干光漆。“领导这么一说,我就被吓着了,因为光漆是最累的工种,还会让人皮肤过敏,所以我只好硬着头皮服从安排。”就这样她不得不安下心来。

《和谐大鼎》 ( 银奖)。

《文殊菩萨圆盘》( 珍品奖)。

人们常说,当上天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殷秀云不情愿地进入了雕漆车间后,碰到了几位心地善良的老师傅,师傅们一直安慰、鼓励她,他们知道她之前是学象牙雕的,于是就让她把雕漆和象牙雕结合起来搞创新,这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性格柔中带刚的殷秀云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说:“那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事情都能完成。”师傅们给了殷秀云一大堆漆板,让她在漆板先练习。正式雕之前要先学习磨刀子,磨了一个多月,手都磨破了,破了之后又长出新肉,非常疼,但这是基本技能,必须掌握。在漆板上刻人物跟在象牙上雕完全不一样,象牙雕人物更精细,而且是立体的圆雕,但漆板却是平面的。为了掌握好雕漆技术,殷秀云不停地学习、练习。她不光练习漆板雕刻,还继续夯实绘画基础,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法,差不多下午五六点结束,7点再去北京站画素描写生,大约晚上10点多回宿舍,还得临摹一些大作,周末再去香山画素描写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六年后,师傅让殷秀云开始创作人物了,她创作出的第一件作品叫《赶摆》,是两个少数民族人物挑着担子赶集的场景,之前雕漆的图案都是山水、花乌,或长裙飘飘的古代人物。因此,她创作的这件作品等于在雕漆界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新颖的构思、扎实的绘画及雕刻技艺,令该作品的反响特别好。“从那时开始,我的思想开始转变了,对

雕漆的反感渐渐烟消云散。别人不能做的我给做成功了,心里开始有了一种成就感。”殷秀云如是说。

回想起当初从20岁进厂,到28岁被迫改行反倒成就了自己,成为开创雕漆界先河的高级人才,她颇感自豪。自此,雕漆成了她的事业。

了然于心的雕漆工艺

雕漆的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繁复而且耗时。传统的雕漆工艺有着时代特色,元代的浑厚质朴,明代的丰腴清朗,清代的琐碎呆板,当今的雕漆工艺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

雕漆,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漆树野生,只生长在亚洲,邻国日本、韩国、越南都有漆树,但在我国生长区域广泛,漆产量大,质量也好。秦岭、巴山、武当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漆树茂密,树体高大粗壮,素有“漆源之乡”之称。从行政区域分布看,遍及全国23个省市,500余个县,其中以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省最多,其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山西、河北等省。

《白漆海棠瓶》(金奖)。

《五福万寿捧盒》(金奖)。

《十八罗汉圆盘》(金奖)。

大漆含有天然漆酚、漆酶,雕漆用的就是这种大漆。大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漆的工艺和用途在汉代以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割漆、制漆的程序始终没有改变。谚语说,“百里干刀一滴漆”,树漆跟眼泪似的,树必须要大于15厘米,刀要下得正合适,到位,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刚采割下来的漆为乳白色,接触氧气后颜色逐渐变深,待水分挥发后,接近正黑色,“漆黑,漆黑”正由此而来。割下来的漆用袋子包装好运输,运来的原生漆到雕漆用漆,一般还要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将原生漆通过物理净化得到“净生漆”。第二步是在净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净水,制成“加潮漆”。第三步是在加潮漆中添加比例适当的熟桐油调制成“罩漆”。第四步是在罩漆中加颜料调配出最终使用的彩色漆。传统的彩色漆,一般以红、黄、绿、蓝、黑几种颜色为主。

其次说“雕”。雕的工艺还有许多步骤。

酒具六件套

雕什么7设计是雕漆制作和生产的依据,在整个工艺过程中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

制胎。雕漆器物胎胚的制作,稱为制胎。多数雕漆制品的胎胚是由造型决定的。胎胚还是漆的载体,由于漆呈液体状,只有附着在胎胚上面,才能供雕刻使用。胎胚的胎质一般有金属、木材和亚麻脱胎,亚麻脱胎比较复杂,殷秀云的雕漆制胎多是以木材为主的。

作地。雕漆中无论何种胎体,在髹涂罩漆之前,都必须对胎表面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俗称“漆地子”,也叫“作地”。作地是为增加漆在胎体表面的附着力,对于木胎还有隔离潮气,防止变形的作用。

光漆。古时称髹漆,是指将“罩漆”一层层、一遍遍地髹涂在胎体表面,逐步增加漆层的厚度,以达到雕刻的需要,每层漆必须在结膜后,才能再光涂新层。光漆的厚度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来定,一般都是5至10毫米,有特殊要求的作品可以更厚些。气候所致,北京地区一天只能光一层漆,要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般来说,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为了保证艺术品的品质,保证能久经岁月也不开裂,每一遍刷上去的漆,都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不能烘干或者晒干。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最多能刷3遍漆,但有些时候只能刷一两遍。刷15毫米厚的漆,需要近百天时间,所以雕漆艺术品的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需要6至8个月的时间。

《琴棋书画大瓶》。

画印。这一步就是把设计画稿转印到光漆后的漆胎上,准备雕刻了。常用的方法是画稿描黄转印法,指的是在漆胎表面印出黄色图线,供雕刻工雕刻。批量活则采用刻板印刷的方法,即将设计图案雕刻在布底的漆片上,形成模板印在漆胎上。

雕刻。这一步就是成败的关键了,有句话形容这一步,就是“出刀无悔”,雕刻师要做的“一刀制胜,刀刀制胜”才可以保证出成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荷花紫砂壶》。

《罗汉剔红紫砂壶》。

雕刻有上手、下手、小活等工序。上手是指雕刻图案的主体部分,有刺、起、片、铲等技法,下手包括锦纹、勾活、回纹等技法,小活是对房屋、殿座、屋瓦、棱条、栏杆、夹叶、龙鳞、菊花瓣等的雕刻。好的雕工,不仅要求刀工娴熟,还要求雕者懂得浮雕艺术的层次、透视等内在关系,以及立体雕塑的知识和技法。雕刻技艺永无止境,好的雕工至少需要5至10年的磨练,甚至更久。

烘干。雕刻完的产品还必须经过干燥,体积小的可以放到烤箱里烘干;体积大的,就必须要放到干房中烘干或者阴干.一般需要半月左右。自然干燥的效果最佳,但时间要长,根据漆的厚度需3至12个月不等。

雕好的产品,后续还要有几道工序。比如磨活,就是把烘干后的产品进行打磨。传统的手法是用各种各样的小石头,顺着雕刻的形体变化一点点地磨蹭,磨去刀痕,使物象表面圆润。打磨的顺序是,先过粗石,后过细石。好的磨工不但可以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还可为原作增色,应该说是雕刻步骤的延续。当磨活完成后,最后用500目以上的细灰浆纸搓磨,使漆质光泽润滑,然后把灰浆洗;争,这个步骤叫抛光。之后,还要做里,就是将雕刻好的器物内里,刮灰、晾干、打磨干净,而后刷推光漆。上蜡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了,磨好的产品加温、上蜡,使漆质的色泽和美感凸显出来。

上述这些,一步不少地完成,就算是出成品了。殷秀云说,综合起一件雕漆制品需要的时间,这要看具体是什么样的产品,小件可能几个月,大件有的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每一件雕漆产品,都凝聚着雕漆师傅的智慧和技艺。

《嬰戏图箱柜》。

雕出人生的精彩

在工艺美术厂期间,殷秀云还开创了一个先河——她是第一个将多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创作新产品的人。“那是1975年,一次,我在故宫看到一个木胎的雕漆船,受这个启发,我回来搞了一个一米多长的凤船。整个船体是雕漆的凤的造型,两边翅膀是金漆镶嵌,船上有三层楼阁,窗户和柱子用的是花丝镶嵌,里边有12个吹拉弹唱、跳舞或下棋的象牙人物,船上的小桌子是景泰蓝工艺,船的后尾是玉雕。”这件作品当年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展现场被人订走。

《龙凤呈祥大盘》。

《洛神赋屏风》。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雕漆厂不复存在,已年过40的殷秀云再一次被迫改行,进入景泰蓝行业。提起这段经历,殷秀云叹了口气,说那是她记忆中最难过的时候,“因为我做雕漆20多年了,已经对雕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非常不舍得放弃,但又不得不放弃。”执着的殷秀云怀着对雕漆的热爱,决定无论多么艰苦也要将“雕漆路”继续走下去。于是,她决定和北京通州的一家民营雕漆工厂合作。这家工厂给殷秀云的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但实际上,经营困难的工厂差不多两年都没有给殷秀云一分钱, “那时厂子实在太困难了,除了要给其他工人发工资,还要维护各项开支,有时候没办法,我就主动提出不要工资。”殷秀云忆起当年的艰难岁月时,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在这行坚持了这么多年,对雕漆有了深厚的感情,我肯定放弃了。”殷秀云从刚开始对雕漆不喜欢、不了解,到后来爱不释手, “觉得先人创造的这种艺术真是很神奇,而且我一旦做上活儿就什么烦恼都忘了。”她怀揣着这份厚重的感情,在这家厂子一干就20年。在这20年里,有苦就有甜。“曾经有一位收藏家出17万订做了一个屏风、一个方桌、一张罗汉床、两个柜子等,这笔单子令所有人都开心。”

《福寿紫砂方壶》。

《福寿紫砂方壶》。

几十年的耕耘,殷秀云的代表作已经受到业界称赞,有《九龙戏珠雕漆圆盘》《十八罗汉圆盘》《八仙过海圆盘》《童子拜观音圆盘》《雕漆文殊菩萨圆盘》《群山祝寿圆盘》《八宝文雕漆壶》《丛林壶>《荔枝纹紫砂壶》《罗汉壶》《梅兰竹菊剔红紫砂壶》《听泉图剔红紫砂壶》《富贵长寿剔红捧盒》《华盛鼎》《鼎盛中华漆雕大鼎》、酒具六件套、牙雕摆件等等。

如今,热爱雕漆的殷秀云在京城百工坊创办了一间工作室,生产车间在通州。她除了继续创作雕漆作品之外,还在高校带研究生,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生们。“现在传统的雕漆手艺已经失传了很多”,殷秀云脸上浮现出一丝沉重,她说,“其实,到了我这个年纪,不需要大富大贵,就希望能够将咱们民族的精华传承下去,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别让老祖宗留下的工艺消失了,这就是我心里最大的愿望。”

(图片由雕漆坊殷秀云提供)

猜你喜欢
象牙雕刻工艺
象牙是个“土特产”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象牙长啊长
跟踪导练(三)
雕刻树叶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雕刻时光
象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