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我的楷模

2019-12-20 06:33郝文武
中国教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引路人论文老师

郝文武

2018年11月12日,我们敬爱的孙喜亭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痛失学术的引路人和治学榜样,痛失人生的引路人和做人楷模,痛失生活的引路人和良师挚爱。但他的教育思想、人格力量和给我们的关爱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一、本科毕业论文使我与老师结下不解之缘

在北师大读本科时,我们上过许多老师的课,孙老师给学前教育专业讲授马列论教育的课,没有给我们上课。但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也初步了解孙老师的上课风格和研究成果,知道那位身材高大、英俊潇洒、彬彬有礼的老师就是孙老师。

大学期间,大量时间是根据自己兴趣阅读文史哲、经济学和教育学等著作和论文,正是受孙老师论文和著作的影响,我选择了与孙老师研究方向一致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教育职能重点的转移。1982年,教育系告知我,我的毕业论文由孙老师指导,我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我就能当面聆听孙老师的教诲、近距离感受孙老师的风采了。因为本科毕业论文,从此我与孙老师、苏老师(孙老师夫人)结下不解之缘,孙老师的思想、人格影响了我一生。

1984年,我的本科论文在延安大学学报发表,后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我非常高兴,孙老师知道以后也非常高兴,在给我的来信中表示祝贺和给予鼓励。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使我一生重视思考研究,走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道路。

二、老师是我的学术引路人和治学榜样

1987年,在延安大学教书四年之后,我有幸成为孙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孙老师激情澎湃、铿锵有力、引人入胜、启人智慧的讲课报告,使人既满足,又不知足,使人永远走在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路上。 孙老师的授课、报告和思想既重视历史脉络和厚重、理论高度和深度,又重视具体现实现象、设想未来蓝图和实践与学术的前沿;在复杂性中寻找规律性、可能性,在规律性中明辨方向、价值追求的研究方式,不仅激励我们、启迪我们不断求知,永远爱智,也给了我们不断挖掘和发挥求知本能、潜能的钥匙。

研究生期间,孙老师的著作和论文我们都要认真研读,先逐篇研读孙老师的论文,再分别研读孙老师的《教育原理》《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等专著。孙老师关于现代教育是把体力型、经验型劳动者转化为知识型劳动者,把一般和简单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和复杂的劳动者,把传统生产力转化为现代生产力,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的思想;关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塑造民族精神为本,教育本质是人的素质发展的价值限定的思想;关于教育规律既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对其认识和遵循又依赖于或取决于人的自觉性的思想等,为推动我国对教育本质、教育地位、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作出重要贡献。孙老师的著作所体现的丰富精深思想、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对我一生为学都有深刻影响;他的研究论证方式、思想表达风格也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和榜样。

孙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与他同步同时思考探讨问题,经常把新作送给学生研读,甚至有些论文刚定稿就送给或寄给我们。孙老师亲笔签字的专著和论文,特别是2003年孙老师生病后,在师母精心照顾下,经过一年的练习,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和签名的《基础教育改革论》,我都视为珍宝,小心保存。看到这些签名,想起被病魔折磨的孙老师,就很心痛,同时也被孙老师与病魔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三、老师是我的人生引路人和为人楷模

做事先做人,为学先为人。孙老师和学生论学术不讲身份,谈人生不择修辞;做事情讲求操守,做学问不失童真;居书房不做书虫关心天下事,走田野不怕尘土追问民间情,给人以亲近温暖、爱生爱民的良知。孙老师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人既刚直不阿、坦坦荡荡,又宽厚包容、难得糊涂的品格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对象。

1983年,我被分配到陕西延安大学任教。当时延安大学是师范性质的大学,全校文科理科十几个班级都要上教育学和心理学课,但只有两个教育学老师,加上我是三个。没有办法,学校领导要我上心理学课。一个刚入职没有任何大学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要给五六个班的大学生上好课,这给我很大困难和压力,也使我苦恼。其实不仅如此,主要是我自己还想做点研究,想考研究生。这些情况通过书信时常向孙老师倾诉,孙老师多次回信,安慰、鼓励我,并支持和指导我考研究生。

读研时,我已34岁。孙老师特别关照我这个来自陕北的这个大学生,既严格要求我的学习和研究,又关心我的生活,经常嘱咐我要认真读书、做好研究,也要照顾好家庭。我有抽烟习惯,由于抽烟较多,所以作业和论文上都有浓厚烟味。孙老师开玩笑说,看到文武的作业就闻到一股烟味,真呛人。他经常很关心地跟我说,一定要注意身体,还是少抽点烟吧。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陕西师范大学工作,由于爱人调动、孩子上学、房子、职称等问题,我多次给孙老师写信请教,麻烦孙老师。孙老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总要抽出时间回信,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安慰我、鼓励我。现在,我还精心保存着我到陕西师大的前十年里孙老师给我的近20封信。孙老师的回信,有的只有一页,有的长达三四页;大都是对生活和工作问题的鼓励、开导,也有刚完稿的论文在其空白处写上对我的希望和教诲。这些回信中体现的对学生的爱,对学生学习、研究、生活、事业的关心,不仅使我受益终生,是我前进的動力,也给我们每个教师树立了光辉榜样,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我本来说话就少,当遇到生活和事业的不顺和烦恼时,就更不爱说话,于是就不太给孙老师写信,孙老师很担心,就来信开导和鼓励我。1992年10月2日孙老师的来信说:

文武同志:

我接到您的来信很高兴,因为这是您毕业后,给我的第一封信。虽然我们在西安曾见过面,但至今也有很长时间了,我是经常惦记您的。我也知您不来信,并非无话给我说,而是想给老师写信,总得说些得意的事情吧。我知您可能在工作上遇见什么麻烦事。您说的哪些事是我预料之中的。不过您有话还是可以随便和我讲的。不要有什么介意。

您现在应尽力把课上好,这是您能站得住脚的最根本的一点。应争取多教课,应在教课上多花费些精力。我以为您在教学上应自信些,增强自信心。在课教得好的前提下,写写论文。在生活上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因为一次义务劳动或者什么服务性的事务而烦燥。

又及,顺便告知您,我8月14日因骑车不慎,摔倒后,髌骨折断,在医院住院数周,现在回家养伤。现石膏已拆掉,但行走不便,需拄双拐。不过请您放心,最困难的日子已熬过。大路就在前头,走!走!走!

年轻人有时候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针对这个问题,孙老师多次耐心说服和教导我。1997年2月2日孙老师的来信说:

人总该向高处走,应想到明天、后天……信中所谈之事,都是应争取的,都是应作为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但我想,事物发展总是有一定过程,常言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还常说,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應该继续发扬您的实干精神,得之于实,求是于实。我常给我身边的您的几位师弟讲,要高筑墙,广积粮,不称霸。要讲“十年教训,十年生聚。”要藏富于内,不图表面名声。我说这些话是否有点给您泼冷水,我总是要您从长计议,不可贪图眼前一时的满足。

我大体依旧,一生平淡如水,一生远离名利三尺,一生未转过角色,一生一重人格。所以,我感到活得自在,无升就无落,无“得”就无失,不管别人怎样看我,我依然故我。我给学生您说这些,您会理解的。寄书一本,书无价值,出书过程倒很有价值。

每每读到这10多年间孙老师一封封来信和亲如父亲的嘱咐、鼓励,我既感动感激,又很惭愧自责。我也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也经常与学生有不少交流,但很少像孙老师这样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的教导、开导,有时还训斥学生。

四、老师是我的生活引路人和良师挚爱

孙老师不仅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教学和研究,也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硕士考试,由于外语差两分,我被定向分配到内蒙古教科所。毕业时考虑到爱人调动很难,陕西师大又很想要我去,我内心也很想回陕西。这件事又是由孙老师、顾明远老师帮助,经过一年多与陕西省教育厅、陕西师大和内蒙古教育厅、教科所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反复协调,我最终去了陕西师范大学。

1990年到陕西师大后,几乎10年没有去过北京。2000年以后,因为各种事情,我经常来北京,经常看望孙老师和师母,去了老师家一说话就是两三小时,从国家的巨大变化、北京和北师大的巨大变化、二位老师和家里亲人的变化,到我自己、我的工作和家庭、孩子等的变化,老师都要详细叙说,都要问长问短,有时还要在老师家吃饭。2003年,孙老师病了,这更使我们多了一份思念、多了一份牵挂。

我从1981年认识孙老师到今天已经快40年了。40年来,能跟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实践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为学,感到无比荣幸。2018年10月,参加顾明远老师教育思想研讨会时,师母还说了许多话,还说2019年要为孙老师举行90大寿庆典。但只是过了一个月,我们敬爱的孙老师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非常悲痛,非常难过。我的老师我的楷模,孙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但他教书育人,铁骨铮铮、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传播人间教育良知,启迪学子后生;追求真理,雄心勃勃、始终如一、精益求精,探索天地教育正义,恩泽桃李大众的教育思想、人格力量和给我们的关爱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前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记住孙老师的教诲,向老师学习,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以做好人做好事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异成绩,告慰孙老师在天之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引路人论文老师
感恩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骇图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责任有度:做学生的引路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老师,节日快乐!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来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