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文
【摘 要】全媒体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对纸媒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的挤压,原有的办报思维已然不可延续。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纸媒势必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从“简单相加”走向“深度相融”,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纸媒;媒体融合;重构;路径
全媒体时代悄然而至,纸媒的融合发展也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时至今日,在纸媒已拥有报、网、微、端等各个新媒体平台之后,其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不复往日辉煌。究其原因,报纸拥有的全媒体矩阵,仅仅是简单相加,未能深度相融,其品牌影响力依然有限。笔者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角度,试图通过内容生产、采编队伍以及机制变革三种路徑,探索纸媒品牌影响力的重构之路。
一、内容重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根本之道
不可否认,目前新闻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如何分化,传播渠道如何分众化,内容生产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原创的内容生产,就没有媒体的影响力;没有内容生产的创新,就无法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内容始终是纸媒发展的根本之道。
如今大量缺乏真相和事实的稿件,充斥着网络和自媒体,在这种情况下,纸媒必须拒绝虚构,直面现实,发挥权威性,产生影响力,找回存在感。这就需要在时政资讯与百姓生活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在政策解读与民生需求的契合点上做策划,服务性的报道要服务到位,深度性的报道要深入到底,调查性的报道要调查透彻,更要采用文、图、音频、视频融合的传播方式,给读者带来更新鲜的阅读体验,使新闻容量更大,阅读更便捷,服务更周到。
(一)做最“远”的新闻
做最“远”的新闻一是要专注及时和权威,由全媒体记者24小时现场滚动播报,第一时间发布国内外重大、重要的时政和突发新闻;二是要专注民生、权威报道和深度解读国家的政策方针;三是要专注独家,向受众提供必看、想看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调查;四是要专注评论,纸媒要有独立思考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冷静理智的好声音。
做最“远”的新闻,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传播,也并非是“报、网、微、端”等各个新媒体平台上的“叠加”发稿,而是需要内容生产的创新,采用直播、短视频、H5等灵活多变的报道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一体化传播,使最“远”的新闻“近”起来。
(二) 做最“近”的新闻
小区垃圾臭味熏天,迟迟得不到清理、八岁男童被狗咬伤、风景名胜区标识牌混乱不清……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边最“近”的新闻,其实是新时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向,更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一环。
纸媒的利器是舆论监督,其在新时期要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为老百姓办的宗旨,敢于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做最“近”的新闻,需要纸媒心系百姓,为民解忧,体现为民服务的理念,彰显大局意识。
舆论监督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同样传递着正能量、弘扬着主旋律。一个解决了老百姓身边难题的监督报道,对于维护社会公众秩序、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大有裨益,同时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彰显媒体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情怀。
(三)做最“趣”的新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体育、收藏、阅读、影视……这些爱好构成了受众不同领域的阅读需求。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纸媒可以在网站、客户端上开设体育、收藏、书评等频道,或者邀请本地文化名人开设专栏,变被动为主动,一改过去文体新闻简单的消息式报道,转变为“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推送,积极拓展报道领域,充分反映读者需求,引导互动参与,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除了开设专栏和频道之外,还可以与相关部门举办比赛或者开展活动。比如,新安晚报举办的明日之星安徽省少儿棋赛,参加比赛的棋童,都有机会在报纸和网络上“露露脸”,所以每逢比赛日,一时间“洛阳纸贵”,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二、队伍重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立足之道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将优秀人才能够吸引来、培养出、留得住、用得好,是纸媒提升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新的形势考验着采编队伍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要求纸媒抓住融合发展的根本,下气力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素质专业化新闻队伍。
(一)重拾信心,“打磨”作风
长期以来,纸媒拥有着专业的采编人才和丰富的采编经验,主流媒体更是承担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这样才能消除采编队伍中的不稳定隐患。同样,采编队伍不应该由于暂时的困境而妄自菲薄,更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应为推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留下印记。
在移动传播时代,采编队伍更需要“打磨”作风。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分析新闻事件的各个层次,从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角度切入,采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要做到“不采访不写稿,不核实不发稿”,不能投机取巧,胡编乱造,突破底线,新闻纪律必须时时谨记,严谨的作风不能丢,否则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报纸的公信力。
(二)提升能力,成为“专家”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记者应当掌握各类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分辨一个新闻事实的报道内容可以通过哪种媒介来表达,必须是既会写文字又会拍图片还能做直播拍视频的“全媒体”战斗员。而编辑团队必须要有会文案策划、会制作视频、会做H5、会制作网络专题、会“双微”运营的多种部队。只有这样,才成实现对一次采集来的素材进行不同风格的加工,生成各种各样适合多平台传播的产品。
与此同时,采编队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规则、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需要有深厚的积淀、广博的视角,熟悉所报道的领域,熟知发展现状,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报道中打破常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作品才有生命力。
(三)技术支撑,抢占先机
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注重记者编辑的作用和地位,但在5G时代,技术人员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视频直播、图解报告、VR 全景、H5 答卷……这些既有特色又有创意的融媒体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局限,缩短了资讯的传播时限,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增加了媒体与读者的互动,也就常常取得不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然而像这样的融媒体产品,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是无法完成的。
新媒体是由技术驱动的新型媒体形态,在媒体融合中必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与网络媒体相比,纸媒在技术力量和先进性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一些好的创意和策划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合报道的创新力和传播力。数字技术正是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如果纸媒不能补上这块短板,自然无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机制重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路径
新闻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建构过程,就具体的生产机制看,主要由记者独立采访、编辑统筹发布、组织控制把关构成,是组织化的产物。就目前而言,都市报已经不再是一张报纸,大都构建了“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平台,但要想真正把“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全部联通,实现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对采编流程的再造、报道手段的创新、传播方式的融合等各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从而使新闻在品种、报道、制作、时效、介质、受众等方面,从简单相加阶段迈向深度相融阶段。
(一)再造采编流程
目前纸媒所拥有的报纸、网站、客户端,以及“两微”等新媒体平台和产品如何融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就特别要对采编流程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其中,如何让稿件在“报、网、微、端”之间有效流动?对上了“网微端”的稿件如何进行合理考核,从而调动记者的积极性?报纸在刊发稿件上与“网微端”如何形成互补?这都是纸媒所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在很多纸媒的内部,新媒体部门和传统媒体之间普遍存在分立现象,互相缺少沟通协调,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在移动传播时代,全媒体的新闻生产,需要达成“一次采集、多种呈现、多元传播”,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建立起科学、高效、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要改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立状态,关键在于通过采编流程再造,建立一个对不同媒体融合生产发布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的基础平台,完成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
作为中枢和大脑的全媒体基础平台,其实是采编的“大部制”,所有新闻、信息、数据都在这里汇集,依托流程再造后实现多终端发布。而报纸的编辑部在并入全媒体基础平台之后,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内容融合。记者随时随地写稿,稿件传入全媒体平台之后,不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第一时间发布,更重要的是形成各类新闻解读式图表、3D制图、热点地图、动漫设计、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多元化呈现,一体化发布。
(二)创新报道手段
长期以来,移动传播形式一直在冲击原有报道手段,如何最大程度地进行创新以获得竞争力,一直是传统媒体努力探索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安晚报做出了一项成效显著的探索。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一个区域性的主题。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安晚报与钱江晚报、新闻晨报、扬子晚报,皖苏浙沪三省一市主流都市报媒体,制定了联合采访计划,分别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员们进行了采访,共同探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之道,献策“长三角一体化”。为了最大化呈现传播效果,四家媒体报道共享,同一天整版推出联动采访报道,同时推出联动采访视频,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报道。
与此同时,新安晚报旗下“大皖客户端”还与上海“澎湃新闻”客户端、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江苏现代快报“ZAKER”客户端强强联手,创新推出“2019全国两会跨地域特别节目:长三角地区代表委员话一体化发展专题访谈”,三省一市各自开设演播间,解读分析江浙沪皖各自的发展和方向,访谈视频和文字同一时间在四家客户端同时发布并形成专题,打响长三角一体化节目品牌。
(三)融合传播方式
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影响力。其实融合报道不仅构建了新闻传播的新规则,也改写了过去线性叙事和单向传播的秩序和规则。只有在传播方式上真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产品输出,只有深谙受众的阅读方式,精心策划选题,使创意设计落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9年4月24日,新安晚报推出大型融媒体策划《安徽民生报告》,通过大数据展现过去一年安徽各地的发展成就,描绘新一年发展蓝图。整组报道系统梳理了安徽各地教育、医疗、就业、养老、脱贫等2018 年民生发展亮点及2019 年重要民生建设安排,分类统计整理GDP、居民收入、民生投入等方面的重要数据,囊括了全省16 个地市、100 多个县(市、区)。
《安徽民生报告》在报纸上仅仅刊发消息和二维码,基本内容以新媒体传播方式呈现,在安徽网和大皖新闻客户端的专题页面,通过“民生地图”的形式,对各地民生成果及数据进行系统展现。在整张安徽行政区划图的主背景下,只要点击每个市,就可以跳转到新的页面中,通过一张长图梳理该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作数据。长图中,可点击相关画面进入阅读详细的发展成果,或跳转进入各县(市、区)的页面。这组策划能够将PC端和移动端轻松连通,多達三级120多个子页面,简单的点击阅览,实现安徽各地区民生报告的详尽展现,一时间成为“爆款”,达到了可观的阅读量和点赞数。
(作者单位: 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