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
“教育无边界”意味着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壁垒与局限,拓宽教育的视野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新课改后的美术教学致力于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融合综合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下的美术“1+X教学”提倡无边界学习,是为了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历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户外教学,学习空间无边界
美术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感受与体验,产生“立体综合刺激”,辅助创作表现。教学空间不应仅限于教室,校园、图书馆、历史遗迹、各类教育基地等许多社会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空间,为教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学习空间无边界,意味着重视学习的空间自由,师生成为学习空间的“共同体”,教师以敏捷的思维去捕捉、揣摩、应对、调控学生的教育活动,从中寻找美术教育的契机,从而选取合适的空间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如“校园里的荔枝树”教学片段。
教学环节一:植物写生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荔枝园的风景,然后对比一下以前学习过的绿萝植物,找出荔枝树与绿萝有什么不同。
生1:绿萝是藤蔓植物,荔枝樹是果树,有粗粗的树干。
生2:荔枝树有粗粗的树干,大概5~8米高;绿萝有细细的藤蔓,只能长到30厘米。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找到荔枝树与绿萝的不同之处。
教学环节二:探究绘画方式
师:大家可以来摸一摸,看一看,细致观察一下荔枝树,你发现了什么?
对荔枝树进行写生与对绿萝进行写生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描绘?
(学生自由触摸,细致观察,分享发现)
生:绿萝的藤蔓是很光滑的,荔枝树的枝干的外皮很粗糙,树叶茂密呈团状,写生时要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植物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要注意区别对待。
二、信息化教学,学习形式无边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和展示艺术创作。以信息化教学为特色,建设基于深度学习的“1+X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通过课堂流程的再造,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老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被“互联网+课堂”代替,大容量的图片和视频组成的电子资料让学生有了选择欣赏的自主性,平板电脑的摄影功能提供了现场实践和检验的便捷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课程回顾与难点解答,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知识融合,跨越学科无边界
美术是一种综合感知的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密不可分。跨越学科无边界是依托主题项目式美术学习,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途径进行学科整合,利用音乐、美术、书法、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语言素养等各方面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如“美妙多变的线条”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然后分享你对这段节奏的感悟。
生:前段缓慢悠扬,后段节奏急促,激情澎湃。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音乐创作背景。)
师:相信在了解了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之后,大家会对它有了新的体会。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段音乐,并在纸面上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节奏,利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绘画创作。(学生即兴创作)
师:根据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将自己的作品赋予一定的创作主题,找到相关元素进行夸张和变形,让它在画面中凸显出来,并进行精细加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四、服务生活,创新思维无边界
美术应用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熟悉的场景进行图像识读,运用熟悉的技能进行美术表现,针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进行审美判断,对生活中的装饰进行创意实践,等等,这些就是美术服务生活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贯穿课堂内外,让课堂内的知识建立在学生课外积累和查找的基础上,让美术学习生活化,就显得至为重要。如“彩绘”教学片断。
一群学生拿着画笔、刷子、颜料等工具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指挥,有的在丈量墙面,有的在墙上涂鸦……不一会儿,美术教室白色墙面出现了一幅幅有趣的轮廓和色彩斑斓的画面。原来,他们是学校绘画社团成员,正在进行艺术墙的创作。经过大家的一番协同努力,原本单调的墙面焕然一新,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充满童趣的图案为美术教室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无边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使楼梯间、走廊等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摇篮,辅助课堂教学的无边界。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墙和文化长廊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发挥了更大价值。
深度学习引领下的美术无边界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关键支撑点。这就阐释了“技艺—能力—素养”的递进发展关系,学生从“学画”走向“会画”,获得了深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永斌.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小学生美术鉴赏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于洪民.音体美学科的深入剖析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
究,2019(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