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爽 林梦洁
摘 要 技术革新不断,教育方法日新不停,伴随着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火热的浪潮,微教育的研究与应用也随浪掀起。据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无论是数据还是我们切身的感受,都能够发现微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微信功能在拓展,人们固有的交流模式、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正在逐步改变,那么,如何通过微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这个我们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也不得不再次被审视。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网络数据分析法对调研问卷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时下兴起的微信打卡学习行为中受众个体的满足情况,为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路径拓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微教育 个体满足 微信打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国内研究简述
国内学术界对于“微教育”的研究目前已经烙下不少的脚印,根据知网收录的文献情况来看,从2012年的1篇“微教育”研究文献,到目前为止共有46篇“微教育”研究。以“微教育”为关键词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这种可喜的前景下我们仍可以观察到,对于微教育的研究仍然是整个教育研究成果的小小一隅。
首先是在对“微教育”的内涵界定方面,目前尚未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国内,探寻“微教育”研究的足迹,初探可寻觅至2011年《基础教育课程》,但是此时出现的“微教育”一词与现在普遍提及的“微教育”并不相同,此时的微教育仅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育模式,与互联网信息传播还未连结。“微教育”一词的正式提出是2012 年。2012年李梅、孙丽娜在《“微时代”中国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之策》认为微博推动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它对传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但是也提供了一种时尚教育、灵活教育的新渠道,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微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与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
鉴于目前研究仍然较少且未明确界定“微教育”的内涵,我们需从众多学者的分析、研究中去理解“微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微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新形态”,另一方面它具有时代特征,它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搭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不需要大面积的地理空间,不需要大量集中的学习时间,而是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的地方,对科学常识、专业知识进行传播,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传播。
其次是“微教育”新形式上的研究速度不够快。目前微课、微电影、微读书等形式研究较多,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千变万化,新的“微教育”形式不断出现。本研究所提及的微信打卡学习形式也是微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他依托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具有学习内容简短、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受众范围广、发展劲头强的特点。目前,以微信打卡学习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可以获得的研究文献数量有限,从2016年至今,在中国知网收录了仅7篇,且时间集中在2018年、2019年。
2微信打卡学习行为基本现状
本次问卷调査时间为2019年7月,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15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159份,研究对象来自全国各省市。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用户人群性别中男性有63人,占39.62% ;女性有96人,占60.38% ;参与调查用户人群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群占多数,共计123人,占77.36%;其中,在读大学生进行微信打卡学习的比例不高,在读大学生为15人,占9.43%,工作一年以内的用户为12人,占7.55%,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用户占有很大比例,共有132人,占83.02% 。
为了更加清晰的考察用户使用微信打卡学习的情况,我们将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次数和每天使用微信打卡学习的次数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每天使用10-20次微信的用户,每天进行1-10次微信打卡的人数最多,比例为79.17%。在对学历与微信打卡学习次数进行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虽然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本次调查的人数不多,但是硕士研究生使用微信打卡学习的比例较高,有75%的硕士研究生每天进行1-10次微信学习打卡活动。为了了解目前微信打卡学习内容的主要类别,探究微教育内容方面的发展空间,我们也调查了目前微信打卡学习用户主要学习的内容,其中外国语言学习类内容占有最高比例,为27.67%,其次为文学阅读写作类,占26.42%,可见语言文学学习类占有较高比例。
3微信打卡学习中微教育受众的个体满足情况
3.1知识获取需求是主要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满足的动机方面,用户微信打卡学习行为的动机均值最高的分别是“内容简短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内容简短利用碎片化时间”平均值为4.019,48.43%的人表示同意微信打卡学习内容简短,能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28.3%的人则表示强烈同意,无人表示强烈不同意。调查结果显示,“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平均值为4.019,54.09%的人表示同意,26.42%的人表示强烈同意,仅有0.63%的人表示强烈不同意。如果获取专业新颖的知识也是用户使用微信打卡学习的主要动机,其平均值在3.95,54.72%表示同意,22.64%表示强烈同意。而我们预估的约束自身督促学习因素,均值并不高,平均值仅为3.679。均值最低的是“宣泄无聊的情绪”,平均值只有2.981,超过三成的用户表示不同意微信打卡学习是用来宣泄无聊的情绪。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内容简短利用碎片化时间”、“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用户使用微信打卡学习的主要动机。此外,内容的新颖专业程度和操作的便捷性也是用户考虑使用微信打卡进行学习的因素之一,超过七成的用户认同内容新颖专业水准高能够吸引他们使用微信打卡进行学习。
3.2自我展示动机非主要动机
加拿大的社会学者欧文·戈夫曼认为“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 个人是舞台上的演员,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演员利用符号努力展示自我、进行表演的过程。”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展示自我的形象获得他人的欣赏也是微信打卡学习的动机之一,其均值虽然相对较低,但标准差仍未超过1。当然,出于宣泄我无聊的情绪、展示我的品味和能力、获得他人的欣赏和认可的动机进行微信打卡学习的动机非主要动机,其中有32.7%的人不同意出于宣泄無聊情绪的动机进行微信打卡学习,约15%的人不同意出于展示品味和能力的动机进行微信打卡学习,约20%的人不同意出于获得他人欣赏和认可的动机进行微信打卡学习。
3.3交友社交需求有所体现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用户认为微信打卡学习能够增进现有朋友间的互动,49.06%的人表示同意,15.72%的人表示强烈同意。不到10%的用户认为,微信打卡学习功能不能够满足社交的需求,其中8.81%的用户不同意微信打卡学习能改增进现有好友互动,9.43%的用户不同意微信打卡学习能够结交新的朋友。59.75%的用户同意如果身边的朋友使用微信打卡学习,能吸引其采用相同的学习方式。
4结语与思考
4.1关注“微个体”,精准“微教育”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不停地吸收新的营养,蜕变新的形势,受教育的个体在微时代环境下也不断改变着自身的行为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微信打卡学习这一具体形态研究“微教育”个体的满足情况,发现用户对微信打卡学习功能的使用动机基本可以归纳为知识获取需求、自我展示需求、社交需求,其中知识获取需求是用户进行微信打卡学习的主要动机,而微信打卡学习平台的经济费用、操作性影响着用户对微信打卡学习的选择。要使“微教育”具体化、精准化、实用化,必须关注“微个体”身心、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
4.2打造“微课堂”,推进“微育人”
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灵活的程序开发功能为“微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关注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其在“微教育”应用上的可推广空间还很大,我们应该把握用户微信学习的动机,把握微信学习的便捷性、渗透性,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习惯,从知识传播方式、经济支出、程序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丰富现有的“微课堂”形式,将微信打卡学习这一形式应用到“微课堂”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形式,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大格局。根据我们研究发现,在微信打卡学习的内容方面,用户的选择偏好中偏好语言文学类资源的学习较多,其他理工、医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资源偏好较少,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在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宣传教育基础上,研究拓展微信打卡学习功能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当然,仅仅通过微信打卡学习行为进行研究并不足以反映微教育个体满足情况的全貌,对于时新时变的微教育形式,我们只有不停歇研究的脚步,才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宝剑握在手中。
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CBKT2017-11)。
作者简介:贺爽(1987.12-)女,汉族,吉林敦化人,法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林梦洁(1989.11-)女,漢族,广东揭阳人,法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佳寅.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 李梅,孙丽娜.“微时代”中国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之策[J].河北学刊,2012(02):236.
[3] 岳蕾.“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微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4] 张静静,杜丽娟,卢胡卓越.“微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5.
[5] 耿依娜,陈旻峰.“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改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