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珂
摘要:室内乐音乐课程在我国普及程度不高,一些地方性院校都未开设室内乐课程,特别是弦乐室内乐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本文是从小提琴专业学生入手,研究室内乐演奏技巧的教学:一从理论角度分析室内乐演奏的形式;二是探寻小提琴在室内乐演奏中的作用与地位;三是对学生室内乐演奏技巧教学的研究,我们应从肌肉训练、心理训练、基本音乐素养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室内乐演奏技巧。
关键词:室内乐 小提琴演奏技巧 高师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102-02
室内乐(chamber music)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较小的室内场所或者在贵族的客厅里演奏,由两种及以上的乐器进行合奏和重奏,区别于宗教音乐和大型的管弦乐曲,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目前,国内音乐院校普遍开设的有小提琴专业课程,但只有少数专业院校和重点师范类院校开设了弦乐室内乐课程,室内乐课程普及程度不高。室内乐演奏课程应该是每一位小提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独奏和今后交响乐队中的演奏都有积极作用。国内学术界对于高师小提琴专业学生教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独奏技巧上,而对于小提琴室内乐演奏技巧的教学研究尚未有人深入,这对于室内乐课程的普及和发展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一、室内乐的演奏形式
在16世纪的欧洲,乐器主要是用于为歌唱者伴奏,也存在一种纯乐器的合奏形式,这样的音乐表演通常在室内进行,并且是一种私人享有的贵族音乐。直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室内乐的演奏不再受场地所限制,逐步被市民阶层所喜爱。发展至今,室内乐的演奏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由不同种类的乐器组成,例如钢琴与弦乐器,钢琴与管乐器,也可以是同种乐器组成,例如铜管类乐器重奏,弦乐类乐器重奏、木管类乐器重奏等等;如按照人数与声部,又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到九重奏。每个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来担任,各声部地位都很重要,不分彼此。室内乐的演奏过程中是没有指挥的,由于室内乐演奏的人员少、规模小,更需要演奏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对于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奏者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从古典主义时期到20世纪的室内乐作品,弦乐四重奏是最常见的音乐体裁,其次是钢琴五重奏和其他乐器的三重奏形式,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比如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舒伯特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等都是弦乐四重奏的经典曲目。
二、小提琴在室内乐演奏中的地位
小提琴作为一种擦弦乐器,历史非常悠久,音色柔美似人声在歌唱,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命名为“乐器皇后”,无论是在乐队,还是在室内乐的演奏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室内乐的音乐特点在于各声部之间织体的进行,旋律流动性强,没有主奏乐器之分,各声部交替出现,既有当主奏乐器的机会,也可为其他乐器伴奏,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小提琴属于高声部乐器,E弦音色激昂且秀美,A弦与D弦音色柔和温婉,而G弦的音色非常丰满厚实,如跳弓、连弓等技巧也可以表达不同的乐思,室内乐中小提琴的角色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正由于小提琴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效果,也更容易诠释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表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三、小提琴专业学生室内乐演奏技巧的训练与提高
现今,很多高等师范院校把小提琴独奏的教育放在主导地位,学生会练习一些炫技练习曲、篇幅宏大的协奏曲,有时会学习与钢琴合作的奏鸣曲,但是有关于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却很少学习。其实独奏和室内乐演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独奏对于表现音乐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缺乏合作精神,室内乐的训练是最佳的练习方式。在17-18世纪的欧洲,音乐界将能否胜任室内乐的演奏,作为衡量一位音乐家的标准。
(一)小提琴左手基本演奏技巧
1.按指技巧
左手按指的訓练是小提琴学习过程当中最基础的训练,笔者认为按指的训练主要应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放松”,在左手按指过程中最容易紧张的就是手指、手腕、手臂和肩膀这四个部位,在练琴时只有做到各部位放松才能达到身体协调的状态。整个左手保持放松的状态对于快速按指和和弦按指都很有帮助,长期紧张的动作会对肌肉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点是“发力点”的问题,左手按指是一个连锁反应,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手指发力或者是手腕发力按指,是由手臂传导下来的力量直接作用于手指按弦,并且要注意慢抬快落,抬指由指根关节带动缓慢抬指,落指时由大臂传导的力量快速放在相应的位置。
2.揉弦技巧
揉弦在小提琴的演奏中起到美化音乐的作用,是弦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一种特有的演奏技巧,演奏者通过揉弦来表达内心感受。揉弦技巧能使音乐圆润、饱满,通过手部运动使琴声变得如人们歌唱一般,发出类似波浪线一般的声音。通常揉弦方法有以下几种:手腕揉弦、手臂揉弦和手指揉弦,它们主要是在动作幅度和速度上有很大变化,不同的方法揉弦产生的音响效果也不同,可以运用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当中。
3.换把技巧
通常我们使用的换把技巧是全指换把,就是演奏者的左手手指从一个把位换到另外一个把位上。在换把过程中,大拇指起到固定作用,需要换到几把位,大拇指带动其他手指、手臂和手腕一起移动,运动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手型,不能把琴颈捏得太紧,这样会导致左手僵硬或者移动不顺畅。为了保证音准,换把练习的初期最好通过一个媒介音,由一个把位滑向另一个把位,熟练之后可以快速换把,换把技巧相对比较难,所以需要长期的刻苦练习。
(二)小提琴右手基本演奏技巧
良好的发音源于右手的运弓技巧,运弓要注意三点:弓子与琴弦的接触点、弓子的压力和弓速。小提琴发音是通过弓毛摩擦琴弦,琴码与指板之间的琴弦位置最容易发音,为了追求不同的音色,接触点的位置也有细微的偏差,在演奏较强的音量时要靠近琴码进行演奏,演奏较弱的音量则要靠近指板的位置。弓子垂直作用到弓子上的力量是弓子的压力,这种力量不是手臂刻意的施加压力,而是弓子自身的重量和手臂自然地放到琴弦上。弓压的大小与音色有直接的关系,弓压大时音色比较结实,弓压小音色比较柔和。而弓速顾名思义就是弓子的速度,弓速快音量相对大,弓速慢音量就小。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采用的弓速也是不同的,对于慷慨激昂的乐曲快速运弓来增添效果,面对抒情的乐曲需要用慢的弓速来体现作品的柔和与安静。
在室内乐中右手运弓的训练还应注意弓段的分配,例如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演奏的片段弓法相同时,就要求两把小提琴的弓段位置要统一,这样看起来更整齐,可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小提琴在学习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技术,这与小提琴自身的结构特点也有关系,小提琴的音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必须用耳朵去听。如在室内乐中演奏,音准的要求会更高,音准有问题会影响其他声部的演奏,也会影响乐曲的织体结构。音准训练首先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先训练对音的听辨能力,然后可以练习音阶,反复的练习音阶可以强化内心的音准概念,也可以增强肌肉的记忆力。
(四)視奏意识的训练
视奏在室内乐的演奏中非常重要,视奏就是将乐谱上面的符号转化为肌肉动作的中介行为,这对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视奏意识的训练首先要进行心理训练,在视奏的过程中,有的人读谱速度快,有的人读谱速度慢,由于产生快慢之差从而形成紧张的心理,会对视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就要求演奏者心态保持平和。读谱需要认真、严谨,乐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室内乐的演奏是团队合作的过程,不需要突出个性,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团队配合。
通过学习室内乐,不仅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也学会了相互配合,培养合作意识,同时有助于独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佳乐,张佳音.浅析小提琴室内乐演奏[J].北方音乐,2016,(18).
[2]吴晶晶.高师学生室内乐演奏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乐府新声,2014,(08).
[3]王辰予,吴迪.室内乐在中国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音乐,2019,(05).
[4]张慧敏.我国高师室内乐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