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力,钱 瑾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600)
共享是共享经济中的核心理念,是将一件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知情权与其他人公共拥有[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共享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一大趋势[2]。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风靡的时代,医院里的共享轮椅也应运而生。急诊就诊的患者病情相对急、重,大都行动不便、年老体弱,往往需要使用平车、轮椅等辅助工具代步完成挂号、就诊、检查、治疗、转运等一系列就医流程。但目前部分医院因空间、基础设备相对有限,医护人员承担大量急危重症抢救工作,造成急诊就诊环境拥挤、患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3]。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急诊护理服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4]。本研究将共享轮椅应用于急诊就医流程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区域使用轮椅的患者10 702例。纳入标准:①存在移动障碍,能坐起但不能行走;②年老体弱需要使用轮椅代步;③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不能坐起;②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③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将2017年7—12月使用轮椅的27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64例、女性1368例,平均年龄(50.32±1.25)岁。2018年1—6月使用共存轮椅的患者79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204例、女性4766例,平均年龄(46.25±2.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就医流程中,采用人工免费租赁轮椅管理方式。急诊预检处放置5辆免费租赁轮椅,由预检护士负责管理;患者或家属需先缴纳押金200元,再填写《物品临时租借押金单》上姓名、电话、押金地点、金额、货币号码及日期后交由护士,护士在押金单相应栏上签名后将第一联与现金一起留在预检处保存,第二联交还给患者或家属留存;患者或家属退还轮椅时凭押金单即可取回押金。对于无现金租赁的患者或家属,也可凭借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租借轮椅。急诊预检护士需每班检查、消毒轮椅,当轮椅如有损坏时通知设备科修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就诊过程中,使用共享轮椅予以代步。①共享轮椅:在急诊室正门入口一侧停放8辆共享轮椅,该共享轮椅最大承载重量为150 kg;座背垫为纳米抗菌涂层,可以防止交叉感染;轮胎是一体注塑成型,减少了断裂的风险;右把手处预留了吊针架,方便输液患者使用;轮椅收纳架及软件使用说明(包括客服电话)在醒目处予以标识;针对部分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另设1辆共享轮椅免费供其使用。②共享轮椅的使用方法:患者或家属租借共享轮椅时,手机打开蓝牙和GPRS定位,首次使用微信扫描共享轮椅说明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并完成注册,点击“扫码开锁”后完成微信支付押金99元,即可开锁使用;共享轮椅2 h内免费使用,2 h后按每小时2元计费,对于长时间使用的用户24 h内最高收费20元;归还轮椅后押金即刻通过微信零钱返还至患者微信钱包中。③维护与管理:医院每日安排15名杏林义工至医院急诊进行志愿活动,志愿活动内容包含对共享轮椅的使用指导,为需要使用共享轮椅者提供指导与帮助;护士主要负责监督轮椅的使用,每日对轮椅的清洁、功能及安全性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告知共享轮椅安装单位并予以解决;安装单位负责更换电池、定期清洁和消毒、损坏更新,处理因轮椅质量而造成的问题并承担相关责任。
1.2.3 观察指标
1.2.3.1 急诊服务效率 ①轮椅平均使用频率:平均使用频率(次/日/辆)=每日共享轮椅借出的总次数(次/日)/8辆×100%;②轮椅平均使用时间:即每日平均每次轮椅外借的时间,平均使用时间(h/次)=每日共享轮椅借出的总时间(h)/每日轮椅外借的总次数(次)×100%;③患者急诊平均滞留时间:指患者从进入急诊预检到离开急诊科的时间,包括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抢救治疗时间,初步抢救后决定住院、手术、留院观察、回家到实际离开急诊科的时间[5],以 h计算。
1.2.3.2 人力、物资管理成本 ①人力成本:护士工作时间,即每日护士用于租赁、消毒、检查轮椅及轮椅使用指导的工作时间,以min计算;②物资管理:每辆轮椅的配置费用(购置轮椅价格),设备维修费用率=轮椅维修费用(元)/总产值(元)×100%[6]。
1.2.3.3 患者对急诊就诊的服务评价 参照 《上海市卫生系统行风测评调查问卷》、并结合急诊室的自身特点,自行设计了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急诊工作环境、等候时间、护理工作是否及时到位、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滞留时间、治疗效果、改进措施等10个项目,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4级评定。患者满意度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1。由护士每周随机抽取两组各20例患者,在患者使用轮椅至离开急诊前调查患者或家属,两组各抽取480例患者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共计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急诊服务效率及护士工作时间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物资管理成本的比较 观察组每辆轮椅的医院物资配成本为0元,设备维修费用率也为0;对照组每辆轮椅配置成本为800元,设备维修费用率为51.30%。
2.3 两组患者对急诊就诊服务评价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急诊就诊服务评价的比较 [n(%)]
表1 两组急诊服务效率及护士工作时间的比较 (x±s)
3.1 共享轮椅的应用提高了急诊服务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每辆轮椅使用次数达(5.53±1.70)次/日,高于对照组的(3.03 ± 0.86)次/日(P<0.05);观察组轮椅平均每次使用时间为(2.77±0.62)h,比对照组(3.74 ± 1.30) h短(P<0.05),说明轮椅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患者实际受惠程度也随之增高;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平均滞留时间为(5.50±1.56)h,比对照组(8.89±1.45)h短,说明患者在急诊的分流速度也在加快。入院移动障碍患者最常用的辅助移动工具就是轮椅[7]。 高国燕等[8]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非急诊手术转运患者,轮椅转运更符合人体的生理体位需求,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生理上的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地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传统租赁轮椅的方式,对租赁轮椅的患者及家属没有约束力,部分患者使用轮椅后不主动归还或推迟归还,从而导致需要使用轮椅的患者没有轮椅,只能用平车替代,进一步加剧了“一椅难求”的局面。这种现象也间接导致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延长,不仅影响医院急诊医疗工作运转,更是对医院开展大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造成了难度。共享轮椅服务项目的推出,缓解了急诊移动障碍患者的转运问题,也能基本满足大部分患者在急诊就诊中的移动需求。关于共享轮椅收费方面,前2个小时的免费使用体现了公益原则,2 h基本能实现在急诊挂号、就诊、检查、治疗等需要,2 h后每小时按2元计费,收费标准基本在患者经济承担范围内。通过收费、押金、信用体系等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共资源被不当利用或流失的情况[9]。
3.2 共享轮椅的应用优化了医院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 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原来每日在轮椅租赁、检查、消毒、指导上的时间为(22.24±1.19)min,采用共享轮椅后护士花费时间缩短至(3.69±0.53)min,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轮椅租赁需要患者或家属到急诊预检处完成缴纳押金、登记个人信息等,然后急诊护士还要将轮椅车取出交给患者或家属,不仅耗时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共享轮椅推出应用后,信息登记、借车等环节依托智能手机终端实现,患者在租用轮椅的流程上更简便,急诊预检护士也无需再分精力在租赁轮椅上,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归还给患者,减轻了急诊护士管理轮椅的工作量,也降低了医院人力成本。使用传统轮椅租借方式,医院每辆轮椅购置成本为800元,设备维修费用率为51.30%;而共享轮椅应用后,医院无需承担任何的轮椅购置费用、维修、置换成本以及轮椅丢失产生的损失,为医院省下一笔支出。
3.3 共享轮椅的应用提升了患者对急诊就诊服务的满意度 关于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现状调查显示,患者认为急诊就诊最不方便之处排第2位的是租借平车和轮椅少,不满意度为59.85%[3]。共享轮椅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简化了患者租赁轮椅流程,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患者对急诊就医服务满意度由69.79%提高到了 85.00%(P<0.05)。
共享轮椅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背景,加快了急诊轮椅的使用频率,节约了医院的人力和物资投入,也提升了患者对急诊就医的满意度,丰富了医院服务的形式。但对于无法使用网络支付的患者,医院仍需加强引导和提供公益性轮椅,今后应进一步关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期为患者提供真共享、真方便且安全的急诊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