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成辉
(江苏省军区连云港离职干部休养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冠心病多发病于中老年人、肥胖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冠心病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1-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加强健康管理改善老干部及其配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效果做出讨论和分析。
选择自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我门诊部收治的36 例老干部及其配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0~100岁,平均(90.0±10.0)岁,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男10例、女8例,年龄82~100岁,平均(91.0±9.0)岁,在参照组基础上行健康管理。所有患者与家属对该次研究皆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参照组中患者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改善心肌缺血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等进行常规治疗[3],每2 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了解其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健康管理:①健康教育: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其行健康教育,讲解冠心病发病机制、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达到的效果,提高患者对这一病症与治疗方式的正确认知;在行健康宣教中让家属参与其中,以辅助健康管理工作的展开,提高患者自律性[4]。②用药管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用药方式、剂量,说明药物效果与不良反应,说明定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禁止自行增减药量;在出院后告知家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③饮食管理:根据患者饮食习惯重新设计饮食干预计划,叮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含优质蛋白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虾类等,避免食用高脂、高盐、高油食物;并嘱咐在日常生活中戒烟戒酒。④运动管理:鼓励患者多运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等;并合理作息,保持良好心态。⑤院外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健康管理情况,并告知其每3个月到院复查血糖、血脂、体重、血压等水平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对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调整。
观察两组间患者经治疗与健康管理后对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如TG<1.7 mmol/L、LDL-C<2.6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0.0 mmol/L、HbA1c<7.0 %[5]。
对两组患者生活习惯如合理作息、戒烟戒酒、膳食搭配、健康运动进行评分,每项以20 分为准,评分越高则患者对危险因素控制效果越好。
将本次研究数据纳入SPSS 20.0 软件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 两组间患者治疗后危险因素控制情况[n(%)]
详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治疗后生活习惯评分()
表2 组间患者治疗后生活习惯评分()
老干部及其配偶团体比较特殊,因存在陈旧战伤,且日常生活习惯不健康,使其多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个病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常与饱食、大量饮酒、抽烟、情绪激动、血脂异常、年龄等多种危险因素有着直接关系[6-7],其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发作性绞痛等症状[8]。当前临床中针对这一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老干部及其配偶患者自身依从性较差,单纯用药治疗,其临床效果欠佳;因而为确保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需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应用可通过建立多学科专家评估团对患者具体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符合患者的危险因素预案[9-10],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用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与相关监测指标,进而对其展开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后,其危险因素控制率得到提高,合理作息、戒烟戒酒、膳食搭配、健康运动等生活习惯评分也增高。由此可得,对患者展开健康管理对于有效进行疾病预警,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提高其保健依从性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干部及其配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中给予健康管理,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危险因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