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分析

2019-12-20 12:54张传飞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时效性审计工作成果

张传飞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一、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含义

内部审计成果是指内部机构和内审人员在实施调查取证等规定审计程序后,对取证材料进行分析汇总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内审工作的产品。审计成果运用是企业以整改问题为契机,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堵塞漏洞,规范内部管理,从而提升经营效益的过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通常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并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自查对照整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二是审计单位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将审计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在成员企业间进行分享推广,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对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和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从顶层设计的层面督促审计整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三是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按规定的程序将相关线索和证据移交给纪检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审计威慑力。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中坚力量,对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和防范企业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成果运用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审计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只是一个审计结论,只有将审计成果充分运用于内部管理,内部审计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注重开展审计工作而忽略审计成果运用的情况,未能将审计成果充分利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审计企业认识不到位,审计整改形式化、对问题整改未能做到举一反三,甚至出现“屡审屡犯”的现象。二是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用于内部治理,也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机制以督促审计成果运用,对审计提出问题整改等成果运用不力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追责手段。

导致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未按要求设立独立的审计管理机构,导致审计权威性不足。企业未董事会下设立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由经理层直接管理内部审计的情况普遍存在,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中,审计成果往往与经理层的利益存在冲突的地方,在未得到董事会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内部审计机构难以有效推动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是审计文化建设不到位。当前,企业审计文化宣传不到位,被审计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和认识不准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企业认为审计是“找碴的”,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导致对内部审计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审计整改出现形式化和表面化。

三是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企业未能专门的机构和岗位来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工作,缺乏相关制度对内部审计成果运用进行规范,也未建立审计成果运用的奖惩机制,未施后续跟踪审计以实现审计工作的有效闭环。机制不健全大大影响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和效率。

四是内部审计时效性不强,影响审计成果运用。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普遍以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未能有效开展管理审计,审计结果往往具有滞后性。首先,以事后审计为主,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成为事实,风险或损失已经发现,整改难度较大。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往往安排离任领导到新岗位后才通知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未能真正将审计成果作为企业领导人提拔任用的依据。其次,内部审计从立项到出具报告,往往要经过较多的流程和较长的时间,审计结果时效性不足影响审计成果运用。

四、强化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从法人治理层面和思想层面推动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环境包括企业法人治理和审计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首先,在法人治理方面,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建立权威且独立于经营层的专门机构如审计委员会专门管理审计工作,批准审计报告并由委员会督促和协调企业运用审计成果。其次,内部审计要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内部审计,让各部门、各所属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全面了解审计,使其认识内部审计的目的不是挑毛病,找问题,而是通过寻找问题并通过整改问题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审计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审计通报制,将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在警告被审计单位的同时,促使其他未审企业自我对照,查找同类问题并及时整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审计成果运用联席会制度,由审计委员将审计部门归类总结的问题,通过联席会的形式将问题通报或移交给归口管理部门,要求归口部门引起重视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三是问题整改考核制度,企业应将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年度及任期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年度绩效薪酬和任期绩效薪酬挂钩,并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三)实行审计闭环管理,督促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机构应对审计项目实施闭环管理,在出具审计报告后,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在报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上报审计整个报告,并提交审计整改的证明材料。内部审计机构派专人对上报材料进行逐一核实整改情况,对于短期内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实行审计整改完成销号制度,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坚决不能从台账中消除,并由专人定期跟踪督促整改。内部审计机构须定期向审计委员及管理层汇报审计整改情况,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须重点安排审计整改不力的单位,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督促整改到位。

(四)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增强审计成果可用性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这两类审计的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结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即大部分问题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整改难度大。为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提高审计成果的可用性,国有企业应当逐步扩大审计范围,开展管理审计,如项目跟踪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到企业管理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增强审计成果时效性

针对目前内部审计程序多,时间长影响审计时效性的问题,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尽量简化审计程序,压缩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实现审计时效性。首先,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内审资源是否匹配,审计项目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撑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审计工作;其次,着力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和大数据审计替代人工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再次,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及沟通能力,以确保审计任务高效优质完成。

猜你喜欢
时效性审计工作成果
工大成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