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税务风险管理

2019-12-20 12:54谭昌文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所在国属地税费

谭昌文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941)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我国建筑企业逐步参与到国际大型建筑项目的竞争与建设,一方面展示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错综复杂的国际化环境造成企业折戟海外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失败案例由税务风险造成的。对于国别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该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属地税务、属地法律进行积极识别、分析和管理,通过税务筹划积极规避税务风险。

一、建筑企业国际化面临的税务特点

建筑企业国际化项目位于海外,业主方多为所在国政府或大型企业,建筑项目自立项、投标、实施、验收、交付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满足所在国法律、行业标准,而且建筑企业由于施工时间跨度较长,过程对接多方主体,企业管理链条延长等特点,使得企业财务税务管理出现和国内经营明显的差别。

首先,国际化建筑企业的财务报告有双重性特点。对于中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将承揽项目信息在境内境外信息披露,这就造成国际化项目报告具有双重性的明显特点。这一特点导致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建设时需要建立两套财务信息报告系统,其中一个用于总公司核算使用,按照我国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相关规定进行合并财务报表,一般叫作“国内账”;另外一套是满足属地会计核算要求,作为所在国经营税务申报和核查的依据,叫作“海外账”,一般在实际财务工作中,“海外账”的相关处理多分包或委托给项目所在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处理。

其次,税务管理具有复杂性特点。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工期较长,整个项目在不同进度期间涉及金额大且变动明显,项目管理链条涵盖材料机械进出口、国内劳务输出、属地劳务雇佣、国内分包与属地分包交叉存在,这些跨国资源组织方式所引起的经济烦琐性、管理复杂性都导致了建筑企业经营海外市场中所面临的税务复杂性远超国内。例如,属地工程项目所需大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从本地采购还是以国际贸易方式进口,是否涉及国家优惠政策或所在国进出口风险;施工技术团队是否需要属地国技术人员参与;项目作业资源是否考虑属地便利优势和成本优势等。

通过以上两个特点的分析,许多项目在立项之初缺乏必要的税务风险意识,存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风控措施缺失、项目属地国了解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建筑企业境外项目特别容易出现“海外账”缺乏必要的税务筹划、项目财务人员不清楚属地国别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政策和税务实务。易于造成海外项目税务漏洞频发,如果企业没有提前进行弥补,后期受到所在国税务部门核查时,不能提供合理证据或解释,则存在被罚款的可能,这将影响企业海外项目的推进,甚至因税务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声誉,破坏企业国际化进程。

二、建筑企业国际化税务风险的表现

从上文分析来看,建筑企业国际化税务风险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即利润降低风险、高额罚款风险和声誉受损风险。

利润降低风险主要根源在于项目立项初期没有充分意识到税务成本的存在或考虑不全,使得后期严重影响项目利润。例如,如果初期对某建筑项目的免税条款解读有误,在后续投标和项目准备环节缺乏充分的薪资税、社保支出、签证费和增值税筹划,所在国免税条款仅仅适用于进口设备、材料时,属地采购票据的缺失,这使得企业失去增值税抵扣机会,实际发生的成本无法得到税务的认可,而且按照属地法规补缴人工相关的税费,降低了项目利润。

高额罚款风险多源于对外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存在的漏洞,例如对所聘请的会计师缺乏相应监管,导致账目核算和税务申报存在明显错误、资料不全、漏申报等问题。由于企业对项目所在国的相关财税法律认知不熟,无法在偷税漏税和合理避税行为之间进行分辨,造成虚增成本以达到少交或不交税的目的,这些问题在遇到后期税务部门核查时很容易被定义为偷税漏税行为,企业如果没有合理解释和证据,易受到高额罚款的处罚。

声誉受损风险,特别是因为税务问题造成的声誉受损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使得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无法正常沟通,双方无法就税务解读和缴税分歧达成一致,再加上后续的诉讼、媒体等因素影响,企业无法在项目当地顺利开展业务,最终退出该海外市场。

三、引发税务风险的原因

首先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税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源头,建筑企业在项目投标规划时缺乏税务影响成本的理念,对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法规理解不足甚至解读失误。在项目开工后的后续管理中,缺乏海外账经验,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不畅,当税务冲突发生时,局面已经无法弥补。亦或将国内思维移植到海外,在风险出现之初没有寻求有效途径解决,寻求非常规手段解决,这为后续的项目开展埋下了隐患。

其次,缺乏有效的税务筹划。税务筹划不足也是引发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企业在立项之初对项目报价测算不充分,对相关税费估计不足,例如对于应计入项目成本的相关税费没有足额测算,项目实施后还得继续补足;企业将项目在国内发生的相关借贷利息计入项目成本,但该行为没有发生在项目所在国,相关业务凭据也不会被海外税务机关认可,无法进入海外账成本项下的税前抵扣,主要是建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属地法律法规精通的项目人员。另一方面,项目合同在拟定时没有厘清相关税费责任,直接导致项目进行中的风险防控无法开展。例如,需要代扣代缴的相关税费,被代扣代缴方不愿缴纳税费而不同意承担代扣代缴税费,或者被代扣代缴方利用自身优势地位转嫁代扣代缴税费给代缴代缴方,严重的还会使得企业与业主、分包商之间税务责任纠纷频发,影响后续合作和企业海外经营。

再次,企业无法对海外账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统计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的境外项目所在地大多为亚非拉等欠发达国家,考虑到这些国家相对落后经济水平和管理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很可能低估当地税务部门的稽查能力,降低自身对税务管理的要求。在项目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考虑到人力成本因素,没有设置对应海外账的税务管理岗位,海外账工作长期外包或者由国内账人员兼做,国内企业总部缺乏对项目所在地的海外账和税务缴纳的有效监管。国内账和海外账存在一定关联性,但是企业不对二者进行定期对比分析,特别是因收入成本费用确认方法不同造成的时间性差异和部分成本单据不列入费用的永久性差异,税务稽查时可能从报表的不合理之处追溯到业务的不当税务处理方式。

另外,企业缺乏健全的内外沟通渠道。企业将海外账全权委托项目所在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与当地税务局和税务人员沟通较少,缺乏必要的人脉维护,在税务稽查和会计审计中容易因语言、习俗等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四、建筑企业完善国际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项目税务风险意识

在实际项目运作中,总公司要加强对赴外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强化税务风险意识,特别是在投标阶段树立风险管控环节,投标处于整个项目的开始阶段,投标质量高低、风险大小直接关系到项目后续的会计核算、税款缴纳和成本利润。总公司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可根据海外项目分布,按照地理区位构建由财务、法律、税务、业务人员组成的税务风险管理小组,对海外项目的税务管理科学筹划。以税务风险管理小组为依托,通过税务风险培训、项目实战演练、已结项目复盘等方式总结税务风险点,提高整体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

(二)强化海外项目税务筹划能力

由于建筑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所承建项目多为订单式服务,境外工程因所在国别不同,项目具有不可复制性,这就使得税务筹划对于整个项目尤为重要,甚至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核心措施。税务筹划人员应该熟悉我国和项目所在国之间的税收政策约定、项目属地税法法律、税收优惠政策、进出口和外汇政策等等涉税法律法规。税务筹划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明晰税费条款,项目税费要实现对成本造价的全面覆盖,对于税法不明晰的国家,也要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风险预估成本;二是细化合同条款,对于涉税条款,要做到税费主体责任清晰,明确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支出、关税、企业所得税等不同税目所涉及的主体责任和税费承担主体。税务筹划要高屋建瓴,从整体项目出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对税务风险发生后有相应的预案措施。

(三)畅通项目内外沟通渠道

境外项目的税务筹划和缴纳最终还是要去项目所在地税务管理部门的认可,即使将会计核算和纳税业务外包,依然要与当地税务管理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对于税务中不明确的地方及时向税务局确认。对于国内总公司,有效沟通能保证总公司对于项目的税务风险及时进行管控和指导,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语

通过积极的税务风险管控可以为建筑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规避、转移或控制税务风险敞口,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必须提升税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为实现境外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所在国属地税费
乐不思归的心灵属地——南京溧水永阳凉篷下村
展示IP属地会泄露隐私?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情景化”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
300亿美元
2011年ENR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中国大陆入围企业(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
2010年最大200家国际设计公司(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之外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
2011年ENR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