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2019-12-20 12:54陈红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准备金代偿会计准则

陈红英

(江阴信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 214431)

引言

自1990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各地开始组建融资担保公司,为银行的信用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融资担保企业作为市场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企业的经济收益明显降低,偿债能力也就随之降低,使融资担保行业经营风险剧增。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主要有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一般风险准备金,通过担保风险计提金的准备可以有效应对企业经营风险,并推动融资担保行业会计方面的改革调整。

一、现阶段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情况

融资担保公司实际上是以承担担保风险获取经济收益,企业用于未来出现的风险担保金则为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就是说,在未到约定期限内的责任准备金可以作为企业的递延收益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担保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与损失都需要会计进行处理。一旦受担保的融资企业没有按照期限归还银行债务和利息,担保公司也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就需要利用提前准备的计提资金弥补风险损失。

融资担保公司的会计执行准则随着市场的变化形式也在不断更新,由最早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到2007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政府相关部门在2010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将融资担保公司的会计相关事务正式纳入新会计准则中[1]。自2017年10月,《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对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计提准备金的问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风险准备金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准备金计提遵循规定问题

对融资担保公司来说,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是依照行业的监管规定还是会计准则在当前还是一个待解决问题。相较于会计准则,基于风险控制的监管规定更适合初期发展的融资担保企业,它能够适应管理不均衡的会计管理体系,但这一方式也存在着不容易满足融资担保行业各个公司不同业务的需求;如果遵循会计准则,可以增强不同业务公司之间的对比性,还解决了外部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计提问题以及国外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吻合性问题,但也同时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依循哪种法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采用会计准则分类的方式按规模大小将融资担保企业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大中型融资担保企业可以在计提准备金时分别核算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所能计提资金的规模大小,如果会计准则能够计提的准备金额高于监管规定计提的准备金额,则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计提,反之则按照监管规定进行计提[2]。对小型的融资担保公司来说,采用监管规定计提准备金可以有效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提高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符合小型融资担保企业的发展现状。

(二)风险准备计提金测算方法问题

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准备金测算应与银行保持一致还是与保险公司保持一致,这一问题也有一定的探讨必要。保险公司的会计处理方式一般与国际上的担保公司使用方法一致,即利用大数据的测算方法对会计准则下的担保准备金进行测算,这一方法成功区分了国内融资担保企业和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异,需要会计准则在市场成熟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协调能力[3]。另一方面,我国很多融资担保企业都存在着融资业务与非融资业务混合经营的特性,在与保险公司差异比较明显的基础上直接照搬保险公司的会计处理方式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融资担保企业对贷款担保业务风险准备金计提测算应参照五级分类的方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而非融资业务的准备金测算方法则与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测算方式保持一致。

(三)风险准备金计提预测使用模型问题

以“历史经验模型”来说,我国金融经济机构可以参照历史经验中贷款负债违约概率预测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种方式只适合经济环境平稳发展时期。对于外部环境多变、市场规律难以捕捉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准备金计提,依照当期资产负债表,对与准备金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经济态势与经济运作方法,从而确定准备金规模。

三、两项准备金的会计核算

(一)未到期责任准备

例:企业上年担保费收入为1000万元,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为500万元。当期企业的担保费收入为1200万元,应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为1200×50%=600万元。

采用先转上年余额,再计提的会计分录:

1、借:未到期责任准备500

贷: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原:营业费用)500

2、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原:营业费用)600

贷:未到期责任准备600

采用差额补提的会计处理:

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原:营业费用)100

贷: 未到期责任准备100

(二)担保赔偿准备

例:企业上年末担保赔偿准备余额为1200万元;

1、本年计提担保赔偿准备100万元;

2、2月代偿300万元(其中估计无法收回的有100万元);

3、12月收回150万元,其他确认为损失;

4、12月末补提准备50万元。(假设以上计提准备时,均未超过担保责任余额的10%)

会计核算时,做如下分录:

1、借: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原营业费用) 100

贷:担保赔偿准备100

2、借:应收代偿款200

担保赔偿准备100

贷:银行存款300

(或先计入应收代偿款,借:应收代偿款 300 贷:银行存款 300,待确认损失后冲减各项风险准备金。)

3、借:银行存款 150

担保赔偿准备 50

贷:应收代偿款 200

(或:借:银行存款 150 借:担保赔偿准备 150

贷:应收代偿款300)

4、借: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原营业费用) 50

贷:担保赔偿准备50

四、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会计处理的建议

(一)适当使用预期损失模型

融资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为了承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而存在的,在风险的基础上获取收益,当整个市场不景气时,融资担保公司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可以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准备金,预期损失模型的使用可能面对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初始阶段确认后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则需要考虑在本期后延续十二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其次,当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则需要对整个存续期内的信用风险进行计提;最后,对于报告当日发生的信用降低情况,也要考虑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

(二)对会计准则进行分层次执行

基于融资担保行业本身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市场上各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领域、企业规模等都存在着异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要制定本公司内合理的会计准则方法。融资担保公司要依据自身的情况对企业会计准则分层次执行,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具备上市条件的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采用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通用技术处理和计提准备金。而一些中小型的融资担保公司则要使用会计制度规范管理,弥补内部会计人才不足的缺陷,按比率计提,执行成本也低于企业会计准则。

(三)做好风险准备金历年计提备查台账

近几年,由于担保行业风险暴露加剧,代偿损失核销时所得税的处理也更为重要。由于很多担保公司账务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需清楚风险准备金的会计处理差异。依据会计政策,当前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赔偿准备计提不低1%且不大于10%,而税收政策显示则不能高于1%。因此,平时需做好历年计提各项准备金的备查台账,区分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和未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做好税前扣除工作,科学管理风险计提。

五、结束语

融资担保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与经济环境下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需要担保企业重视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做好风险准备金计提工作。制定合理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准备金的损失进行合理预测,充分把握内外部信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准备金代偿会计准则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Sumf2与Sumf1可能存在代偿性的相互作用以维持硫酸酯酶的活性不变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