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9-12-20 12:54蔡丹静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单位

蔡丹静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一、事业单位在新常态下开展绩效评价的意义

在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迎来了契机,也伴随着挑战,高质量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保证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单位的前行。首先,由于单位职员通常情况下难以对单位发展目标有很清晰的认知,通过绩效评价这一工具能够使职员明确工作的轻重缓急,保证其工作效率。其次,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对单位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具体盘查,有利于相关监管工作的开展,确保员工切实投身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工作质量。再有,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将工作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便于管理者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相关工作符合单位发展的轨道,改善单位绩效。同时,科学的绩效评价能清楚地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情况,将其优势和缺陷都展露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报酬、人事等分配会更加合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前行。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中遇到的问题

(一)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首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绩效评价模式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没有对单位开展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致使相关体系与单位实际不符,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甚至偏离原本的轨道,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制约了单位的进一步前行。再有,由于对绩效评价的认知不够深刻,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往往无法对产销、成本、质量、人员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不能掌握整个业务活动的状况,使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缺乏完整性和公平性,工作效果难以体现出来,绩效管理水平低下,影响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该从哪方面切入,从而将个人目标和单位目标有效结合[1],在实践中部分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影响相关工作的效率。首先,事业单位在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时没有充分对单位状况进行有效分析,指标不够全面,无法从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工作,致使后期评价结果不合理,实际意义不大。再有,一些事业单位在确定评价指标时没有合理分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比例。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绩效考核都适合运用定量的指标,过多注重定量指标无法将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反映出来,这样的评价结果有失公允、过于片面,影响单位绩效评价的质量。

(三)单位各部门沟通不顺畅

顺畅的交流沟通是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目前部分单位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其沟通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意识到绩效评价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财务工作人员也不会主动与各部门交流,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影响绩效评价质量和效率。再有,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一些绩效评价工作人员无法兼顾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的协调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策略

(一)结合单位实际运作状况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和改进绩效评价体系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人民服务。要求单位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将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加符合发展目标。其次,各单位的具体状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切不可为完成任务而照搬照抄,应该充分考虑单位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保证其全面科学,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有,单位的绩效评价人员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开展相关工作,既要顾及现状也要着眼未来,既要考虑当下单位的绩效基本情况,也要放眼各部门及人员绩效趋势走向,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高效运作,为单位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全面开展评价工作

完善绩效评级指标是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加以重视。事业单位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单位运行状况做出合理的绩效评价,比如,应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对单位的财务、消费对象等各维度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保证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更加高效。再有,在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全面顾及各项指标的合理分配,保证评价结果质量更高,确保其能够为单位发展带来实际的帮助,推动单位的持续前行。例如,某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强调核心三步骤,即目标设定、绩效反馈和绩效评价,其预算绩效指标设定为产出、效益和满意度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在完善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应该将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定性指标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之处[2],并且还应该将当前绩效评价指标和递延绩效评价指标有效结合,使单位的绩效评价更为完整,为单位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

(三)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夯实基础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关的业务活动,要保证有关机构和职员间能够有效地展开沟通,确保信息的高效传递,夯实绩效评价的基础。首先,要加强绩效评价理念的宣传教育,促使相关员工意识到有关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具体工作中,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加大其沟通力度,使其能够有效地兼顾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评价,保证其绩效平价水平的提升。再有,单位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平常工作中也应及时将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妥善保管,为后期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改进绩效评价方法,确保工作质量

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方法是其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是有效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改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保证单位领导层对平衡记分卡有足够的认同,带领员工参与其中,将其与日常决策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确保其有效落实,并把绩效评价纳入到单位发展重点中;第二,平衡记分卡包含客户、财务、学习与成长以及内部运营这四个维度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个维度的比重,重点突出某一部分,使绩效评价更加有针对性;第三,事业单位应该将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3],避免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其绩效评价的结果;第四,单位还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保证绩效评价与单位战略目标一致,推动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烦琐性,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运作状况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全面开展评价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夯实基础工作;改进绩效评价方法,确保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绩效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相关事业单位的顺利前行。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