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

2019-12-20 03:54张彦欣
时代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教商务校企

张彦欣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也面临各个层面的巨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同时强调要建设教育强国,要教育先行,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可见,深化产教融合不仅对职业教育有意义,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家教育部相关部门正在探讨新文科建设路径,将新技术融入经管法文史哲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与实训。作为新文科发展重要分支的新经管教育创新发展也势在必行,其中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自该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的角度探讨产教之深度融合。

一、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实践体系的构建与铺排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各有关校企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依托校内实训室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多样化实践方法,逐渐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实训体系。

(一)教学训过程

目前,我国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性是高职培养的特色。因此,自广义角度,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所有课程都应有助于相关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校内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与顶岗实习的实践能力提升相辅相成。通过对企业、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调研,发现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胜任相关专业工作岗位所需能力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商务业务处理能力、外(英)语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当然,此三方面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学团队统一认识,将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之中,团队共同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

1.校内课堂教学实训部分。外(英)语应用能力实训与培养:企业有一个共识,国际商务工作,首先是外语能力。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英语的使用最为广泛。针对此要求,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训培养。主要两方面:一是英语学习不断线,在校期间均有外语课程,包括公共外语与专业外语。另一方面,非英语课程提倡鼓励双语教学,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进出口业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商务业务处理能力实训: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与实训训注重能力的培养,借助校内实训室的模拟环境完成业务能力的训练。案例教学部分更多来自于企业真实案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业务专家共同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真实业务感觉。综合素质实训:很多企业反映,一些毕业生业务能力尚可,但待人接物等其他方面比较欠缺,尤其新新一代欠缺较多。其实这种情况教师在学校也有所感觉。因此,“教书”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育人”的职能。另外创造更多社团活动的平台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以上课程的实训能力培养之外,课外专题讲座、职业技能比赛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实训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是保证活动效果的重要一环。

2.岗位实习实训部分。前四个学期,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与专业认知教育。目前,由于国际商务相关工作不规律的业务特点,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业务工作在时间上很难无缝对接,加之限于企业规模,短时间、大批量集中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很难协调。因此,前四个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对企业岗位工作的见习与专业岗位认知,为之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奠定好基础。在第五学期的后八周与第六学期是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企业开展实训工作,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与强化,跟随业务部门学习办理真实业务。由于有之前的良好基础,多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很快达到要求,可以独当一面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教学与实训形式

在校期间地实训主要为分组实训与个人独立实训两种形式,培养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实际业务工作要求一致。课堂中的教学实训环节,任务驱动式,团队合作完成。注意小组成员不宜过多,3-4人较为合适,不然会出现个别成员任务不饱满的情况。建议教学与实训过程大致思路如下: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学生准备任务相关信息资料并商讨方案——学生初步完成任务——课堂分享、师生研讨——小组学生完善任务——专家点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资源允许的基础上,使用实际业务案例,并有企业人员全程参与。

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实施条件与挑战

(一)立足新文科的特点要求,注意跨专业联合,合作共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其实并非某一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而是整个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企业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虽然可能某一校企合作项目的起点是对应企业某一业务部门的某一专业,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对应企业的销售业务部门,但校企合作关系一定要努力建设更大的平台,充分整合利用所有的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着眼学院与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努力覆盖更多的专业与业务部门,创造多方多赢的格局与平台。长期以来我国产教融合无法深入,归结起来是资源、平台和机制三大关键要素的缺失,无法形成一个产与教叠加贯通、协同联动和集成转化的生态系统。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形成需要有关各方同步规划、设计、发展,核心途径是转化资源要素、创造利益共同体与实现价值共享。

1.首先是要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一方面,需将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产业现实的生产要素、现实的生产力、创新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需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融汇沟通,真正形成产教要素的双向转化互动机制。

2.因为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的机构合作很难长久,因此要努力创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注重挖掘相关各方价值诉求,探求利益共同点,以需求对接促成价值交换;另一方面,完善价值交换的顶层设计,搭建价值交换平台,形成建立在利益共同体上的各方之间的长效合作与互动机制。

3.最后是价值之共享。如要调动校企各方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一方,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促进产教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充满生机、和谐进步、融合发展、赋能各方的大格局与大平台。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拥抱现代高科技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等现代新科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国商教育”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实训教育体系的构建自然不能例外。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能力需求模型的建设、利用大数据理论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与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描述与分析;努力将人工智能引入教学、引入实训、助推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制度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为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各方资源的潜力,需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顺应校企深度融合的需要,转变保守观念,适度灵活,保证实践体系的有效运转,支撑人才培养大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产教商务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