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王杜娟
预决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三个环节。预算编制是通过“两上两下”,确定年度财务收支方案;预算执行是根据所确定的年度预算,所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财务反映;决算是在年度工作完成之后对本年度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总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决算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预决算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是预算执行的依据,决算是预算执行的结果,也是来年预算编制和审核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体充分发挥预决算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作用机制,不仅能够提升预决算管理水平,更能够促进改进优化单位内部管理,对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虽然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财务工作中,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仍然存在各方面的现实问题。本文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有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仅将预算编制看成是申请拨款的形式,预算归口管理部门针对上报的预算需求缺乏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致使很多非财务性因素并未考虑其中,预算编制方案也未能纳入全部收支项目。
有的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没有严格按照批复预算执行,特别是预算支出,甚至存在资金挪用和挤占的情况;实际工作中,受上级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压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常出现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在季度末和年底前为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突击花钱,甚至存在虚列支出的情况;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违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相关政策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事业单位决算数据质量差,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决算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不一致、为报表审核通过随意调整列支科目的情况,造成账表不符、决算不实;很多事业单位决算数据分析缺位或仅停留在预决算数据对比、收支变动等浅层分析阶段,不够深入细化。由于决算数据质量不尽理想和数据分析不到位,致使决算数据应用异常困难,无法为预算编制提供充分有力的数据支撑,也无法促进预决算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决算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不一致,导致事业单位部门决算不能全面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另外,虽然决算数据能够反映资产、人员等资源情况,却与有关的资产决算数据、政府采购、住房改革支出数据相互分离,存在多头填报,账表不一的情况,不能为预算数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针对目前预决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试图从内部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角度予以探析。
从管理角度,预决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缺乏对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有的单位仅将预决算工作看成是例行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将预决算管理作为提升单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对相关工作投入有限;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针对预决算管理制度要求掌握不足,工作效率低下,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从工作机制角度,预决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缺乏对预决算管理的全流程监控以及关键环节的重点监控,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缺乏顺畅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不能及时予以反馈解决,导致问题症结始终存在,预决算管理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同时针对预决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致使有关工作人员缺乏约束和激励,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制度角度,预决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制度缺失和制度落实不到位。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制度实行多年,大部分单位已基本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国家财政制度改革以及新预算法的出台,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针对重点环节,例如预算执行和决算工作,缺乏具体而又明确的制度约束;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任意调整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为改进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从内部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单位实际切实落实预决算管理有关规范制度的各项要求。
1.预算编制方面。应首先健全落实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各部门应承担预算编制和审核职责,并加强预算监管,确保各项制度全面落实执行到位。二是预算编制应做到全面、细化。预算编制应体现全面性,将单位所有经费项目全面纳入预算,实现全口径收支预算;根据新预算法要求,细化预算项目,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细化到类、款、项,按经济分类细化到类、款,以此明确财政资金的支出领域和支出重点。三是加强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审核。一方面严格按照立项依据和标准进行细致审核。首先各单位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编制细化标准,为具体业务部门上报预算提供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预算测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预算编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严格对照立项依据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切实落实预算审核内部会商或沟通机制,针对项目预算编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评审。另一方面,预算审核应充分参考借鉴上年度单位决算数据,将决算数据作为预算审核的另一项重要依据。通过决算数据所反映的单位可使用资金情况、人员变化情况等,合理预测下一年度收入与成本水平,同时将上一年度预算资金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评审的重要参考。
2.预算执行方面。一是要强化预算刚性。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以批复预算为依据,加强支出审核,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等有关制度,确保经费不被挪用或挤占。二是要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定期地对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数据总结与深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定期分析预算执行偏差,既能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信息,加强预算执行进度,更能够实现实时反馈与监督预算执行环节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大大减少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要具体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实现全面监控,同时针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与重点环节,更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详细的预算执行支出台账。三是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项问题,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有关执行偏差等执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预算执行控制对实时改进单位内部管理的积极作用,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关促进的管理机制。四是加强监督考核,设立合理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申请相挂钩,以此促进加强预算执行。
3.决算方面。一是提高对决算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预决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机制。二是要确保决算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决算数据质量是加强决算管理的基础。为此,一方面要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各项财务核算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规范决算程序,遵循决算制度,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之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单位年度收支情况、预决算对比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以及政府采购情况等多方面信息,杜绝人为虚报、任意调节支出科目等决算填报问题,确保决算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三是加强决算数据分析与利用。数据上报并不是决算工作的结束,单位应充分利用决算数据,从预算执行效率、人员编制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运行成本、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及时发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来年预算编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充分发挥决算监督反馈机制。四是借力决算加强动态监控能力,单位可将部门决算中的相关审核公式移植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中,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
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主要以国家财政政策为约束,因此应时刻把握政策动向,不断将政策要求内化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与落实,将国家政策性约束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充分结合,切实提高单位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