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山东省济南市催马小学,山东 济南 250116)
为进一步推动江、浙、沪三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根据三地教学研究部门协商的意见,第六次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通过观摩同行提供视频录像,对浙江省小学《足球:守门员接低反弹球动作方法》一节课给笔者启发甚多,执教者从“实战性”角度出发,运用3只废弃的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作为创造球反弹的“比赛条件”,为教学内容的反弹球创造了“逼真”的比赛环境。这一“实战性”环境的创造给学生接球带来趣味性、多样性、多变性。
在此次研讨课中,执教思想中提到了围绕教学重点守门员的“预备姿势和双手抱接球于胸前”开展教学,选择符合具有“实战性”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练习,每个环节中都在落实和强调守门员守门的预备姿势和抱球动作。课中执教者也强调了学习者要“两腿平行开,屈膝半蹲”,结合守门员在比赛中表现,足球守门员技术可分为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两者都包括观察判断——移动选位——准备姿势——防守应答。为进一步贴近比赛实战,提高“预判”的节奏,扑球时处于主动位置,让守门员“防守应答”快,可以结合实战中守门员对来球的“观察判断”和“移动选位”进行兴趣化的设计。可设计“你踢我跳红灯绿灯小白灯”练习小游戏。方法是当进攻者踢球时,作为守门员身体前倾,再伴随踢球者“红灯—绿灯—小白灯”口令,在原地快速的像弹簧一样屈膝小跳3次后,做出抱反弹球的动作。进一步增加学生练习兴趣性,可让守门员背对踢球者,当听到口令中的“小白灯”时,屈膝小跳3次后转身做出抱反弹球的动作。以上2种设计目的是守门员由积极的动态替代静态被动等待,结合语言口令刺激,随时为出击防守做准备,提高练习者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只考虑技术的单方面,如篮球的传接球只注重“传”,对“接”球练习方法欠缺;足球的传接球中教授“传”球多,而“停”球技术强调不够充分。为了克服体育技术单方性,设计兴趣点时可从技术全面双向性进行考虑。本课利用外界条件创造出接平高球的比赛环境,虽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踢出球力量适中,能够做出抱球动作,但从“实战”角度出发,反弹的速度快或者高度高时,如果接反弹球时,手臂没有前伸引撤,球可能直接触击胸部造成脱手。为了加强“接”“抱”球技术的全面性,可设计“你抛我抱斗牛”游戏。方法是2人相距1 m面对面站立,一人围绕守门员移动抛球击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移动都可)。守门员始终是面向抛球者,并要求守门员上体前屈,两手小指相靠放置身体前面,便于眼睛观察双手的位置。当球击地反弹后,守门员手前迎缓冲接球,手触球后含胸将球“锁”抱在胸腹前,进一步强化“接球缓冲”动作技术。在此练习中,以抛球者为主导,并随意改变方向,守门员在多次的接抱球中做出反应,如果条件允许练习时播放《西班牙斗牛曲》,学生练习兴趣会更加高涨。
在实战比赛中,守门员的选位是根据自身与球和球门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移动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比赛中都引进了“门线技术”,更突出了门线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基于实战中守门员站位角度以及门线的限制性,应建立学生的门线意识。在本次课中仅是两标志盘作为球门,此处门线是虚拟的假想线,此种方法也是常态课中常用的方法。所以,为达到与“实战”比赛情景更接近,可以在两标志盘贴胶带作为门线(图1),用一条实实在在的实物线替代虚拟的假想线。通过“门线”的设置,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站位意识,并能够让学生建立球与球门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处可设置“挑战鹰眼”射门小游戏,在10次射门中,能够成功守门几次。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规定,球整体过线才是守门失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与兴趣性,同时能够渗透足球是整体过线才得分足球规则意识。
图1 设置门线示意图
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最终还是运用,形成运动。足球技术的学习更应符合这一原则,应考虑比赛的实战场景,最终为比赛服务。小学阶段是足球技术的启蒙和奠定基础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其特殊,所以在常态教学过程应从“兴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切合年龄段的练习手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