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19-12-19 08:46丁文强侯向阳董海宾李西良尹燕亭刘慧慧
草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牧户旱灾生计

丁文强 ,侯向阳,董海宾,李西良,尹燕亭,刘慧慧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中国北方天然草原面积约3.13 亿hm2,占全国天然草原面积的79.7%。草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护国家和区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1-3]。在自然和人为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天然草原自然灾害呈现高发态势,大面积持续干旱、沙尘暴、雪灾等灾害频繁发生[1-4]。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旱灾成灾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深,成为当地最主要的气候灾害[5]。据统计,1995-2013 年,旱灾造成的农业成灾面积在各种极端自然灾害中占到70%以上,在2000 和2007 年受灾达到93.8%[5]。2007-2010 年,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除2008年外其余年份均超过72%,在2007 年高达88.52%[6]。

生计是指农牧民维持生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资产(自然、物质、人力、金融和社会)、行动和获得资产和行动的权利[7-8]。生计策略指为满足或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追求能带来效益的生计产出,利用现有的资产配置从事经营活动的选择[9]。牧民的生计资本状况是其进行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取决于其拥有的生计状况[10-11]。生计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问题[12]。近几十年来,牧业经济社会发展受气候灾害的影响十分明显,受到学者普遍关注[13-16]。目前,关于生计与生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计资本与生计风险关系方面。苏芳和尚海洋[17]研究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其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许汉石和乐章[18]以生计资本为视角,对农户在生计过程中的风险状况、生计资本对生计风险的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赵雪雁等[19]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并采用多元Logistic 模型分析了影响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李海英等[20]探讨了牧民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并采用二元Probit 模型分析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靳乐山等[21]研究发现在众多自然灾害中牧户对旱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感知最深刻。而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风险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在频繁的干旱冲击下,牧民应对旱灾的生计策略已经成为日常生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旱灾是对牧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牧民是对旱灾最为敏感的群体[22]。理解牧户应对干旱风险的生计策略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非常重要[23]。

在分析牧民的旱灾应对策略之前,必须把握牧民生计的构成,才能更好地理解牧民生计资本与旱灾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定内蒙古自治区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为研究区域,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牧民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二元Logit 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牧民生计资本及其指标与旱灾应对策略(出售家畜、购买草料、走场放牧、寄养家畜和外出务工)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牧民旱灾应对的关键生计因素,旨在为提高牧民旱灾应对策略提供借鉴与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 400 km,南北跨度1 700 km,土地总面积118.3 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大部分地区海拔1 000 m 以上。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年降水量在100~500 mm,无霜期在80~150 d,年 日 照 量 普 遍 在2 700 h 以 上。截 至2017 年末,共有常住人口为2 528.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 568.2 万人,乡村人口为960.4 万人。草原面积8 666.7 万hm2,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 818 万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7%,为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东向西依次选定5 类草原类型作为研究区域,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各个草原类型通过随机分层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 个旗县,总共抽取研究旗县15 个。然后在每个旗县抽取3 个乡镇(苏木),每个乡镇(苏木)抽取3 个村(嘎查),每个村抽取10 户牧民为研究样本,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进行牧户调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生态保护与利用课题组于2015年7 月-9 月实地入户调研,10 月-12 月整理汇总调研数据。本次共对895 户牧户进行入户调研,获得有效样本847 份,样本有效率为94.64%。调查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牧户生计资本状况;二是牧户生计策略选择,主要用牧户家庭收入衡量,包括牧业收入、非牧收入、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 所列。

表 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Table 1 Survey sample distribution

1.3 研究方法

1.3.1 牧户生计资本指标构建

本研究以英国国际开发署开发的适用于不同研究尺度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3]、作者前期研究成果和其他学者生计资本量化研究成果为基础[1-4,24-27],结合牧区实际和调研情况构建牧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表2)。牧户生计资本共分为五大类:

人力资本,指人们为实现预期的生计目标采取生计手段的核心因素,是劳动能力、健康程度和知识技能的综合,本研究从家庭劳动能力、家庭成员教育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表 2 牧户生计资本指标的赋值方法Table 2 Method of assessment of herdsmen's livelihood capital index

自然资本指能导出各类生计的资源流和相关服务的资源存量。草地资源是我国草原牧户最重要的自然资本,本研究将自然资本从牧户家庭承包草地资源和家庭使用草地资源两个指标测量。

物质资本,指牧户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设备和基础设施。本研究选取与牧业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4 个指标即家畜资源、住房面积、棚圈面积、固定资产情况测量。

金融资本,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牧民取得生计目标所需要的金融积累和流动,金融资本数据的收集受到受访者个性特征、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和访谈经验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家庭收入和贷款情况两个指标测量。

社会资本,牧民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实现既定生计目标能够使用的社会资源丰富度和社会网络的连通度,本研究用牧户生产中有无合作牧户(例如,在接羔、打草等牧业生产活动中是否与其他牧户长期相互帮助)和礼金支出两个指标测量。

1.3.2 牧民生计资本指标权重及指标值的计算

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既可消除主观赋权法无法避免的主观随意因素,还可有效解决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问题[28-32],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31-32]。本研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参考文献[1-3]、[29]和[30]的研究方法,计算结果如表3 所列。

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调查获取的数值量纲、数量级、变化幅度不同,本研究采用极值标准化,如式(1)。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个待评指标的比重pij,如式(2)。计算第j 项评价指标的熵值ej,如式(3)。计算第j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如式(4)。最后,生计资本的测算,如式(5)。

式中: x′ij是第i 个样本第j 个测量指标标准化后变量数据,xij是第i 个样本第j 个测量指标量化值。

表 3 牧户生计资本指标权重及指标值测算结果Table 3 Calculated results for the index weights and index values of herdsmen livelihood capital

1.3.3 牧民旱灾应对策略

长期生活在众多灾害干扰中的农民会采取各种适应策略来应对各种灾害风险[33]。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牧民防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方式也从传统的转场避灾逐渐向多元方式转变[34]。通过查阅资料[22,35-37]和调研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旱灾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5 个方面。

出售家畜。旱灾严重往往迫使牧户通过出售牲畜来维持基本消费,甚至富裕户也通过减少牲畜应对旱灾[36]。旱灾发生时牧民通过出售家畜的应对策略减轻草原放牧压力或者减少饲草料的支出,同时,可提高剩余家畜的饲养能力。

购买草料。购买草料是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减少灾害损失的主要策略[22,36]。

走场放牧。牧民称之为“走敖特尔”,是牧民通过远距离迁移放牧抵御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游牧时期牧民在季节变换时都会“逐水草而牧”进行转场放牧,这是牧民的主动行为。牧民遭遇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时,通过支付报酬的方式远距离走场到没有发生自然灾害或者自然灾害较轻的草地放牧。

寄养家畜。牧民称之为“包羊”,在遭遇自然灾害无力应对时,牧民通过约定在一定的时期内将自己的家畜寄养给具有较高应对能力的牧民。例如,遭遇旱灾时,应对能力弱的牧民将自家的20 只基础母羊寄养给应对能力强的牧民,旱灾结束后,应对能力强的牧民会将20 只基础母羊归还,但基础母羊所产羊羔归其所有为寄养报酬。

外出务工。劳动力是欠发达地区牧民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当风险发生时,短期外出打工以谋取收入是重要的风险处理机制[37]。旱灾使得牧民牧业劳作缩减、劳动力闲置,选择不定期的外出打工,可补偿旱灾带来的畜牧业收入损失,保障家庭收入。

1.3.4 模型构建

干旱风险发生过程中,牧民会凭借其拥有的生计资本相应采取调整性策略来应对旱灾。其策略包括出售家畜、购买草料、转场放牧、寄养家畜、外出打工。牧民旱灾应对策略的选择是一种离散选择变量,即是否采取分别赋值为1 和0 两种情况,本研究选择二元Logit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式中:P 为牧民选择旱灾应对策略的概率, β0为常数项, Xm(m=1,2,···,m)为影响牧民选择旱灾应对策略的因素, βm是 Xm(m=1,2,···,m)对应的偏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自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引起比数比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exp 为以自然对数为底的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牧民对旱灾的感知及应对策略

过去5 年牧民认为发生旱灾次数为0、1、2、3、4、5 次的比例分别为49.88%、14.86%、11.91%、11.67%、3.30%、8.25%,可见,将近一半的牧民认为过去5 年没有发生旱灾。在过去5 年认为发生旱灾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2、3 次,分别占比14.86%、11.91%、11.67% (表4)。气候变化的感知途径与功能假说认为牧民对旱灾的感知是传导感知与直接感知的复合作用,旱灾是降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的气候灾害,降水变率主要通过传导感知途径,温度变率主要通过直接感知途径,由于造成旱灾的降水时间序列和温度变化时间序列对牧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草地的影响随着牧户所处草原类型和占有草地资源的不同而异。牧民对旱灾的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信息过滤现象,且呈逐年下降的态势[38],因此,牧户对旱灾的感知结果出现分异[39]。

表 4 过去5 年牧民感知发生旱灾次数统计Table 4 Statistics regarding the number of perceived droughts experienced by herders in the past 5 years

根据调查,内蒙古草原牧民应对旱灾策略主要为购买草料、出售家畜和转场放牧,占比分别为33.02%、15.80%和10.38%。采取寄养家畜和外出打工旱灾应对策略的比例较低,分别为0.71%和3.77%,这样的旱灾应对策略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均有表现。但在荒漠草原,牧民应对旱灾的首要策略为走场放牧,其次为购买草料,这可能是由于荒漠草原受到气候风险的影响,被动退出畜牧业生产的牧民较多,有较为充足的流转草地,牧民在遇到旱灾时,能够及时租赁草地,进行走场放牧,减轻旱灾损失(表5)。过去5 年感知旱灾发生的牧户为424 户(表4),采取旱灾应对措施的牧户为540 户,牧民对气象灾害的认知与其行为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39],大部分感知旱灾的牧户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牧户在2000 年发生严重旱灾后,将增加饲草储备等旱灾应对措施作为一种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否感知或者遭遇旱灾,这部分牧民将旱灾应对措施常态化。因此,存在旱灾感知与应对措施之间的匹配差值。

牧民应对旱灾策略为0 种的占比52.48%,即一半以上的牧民面对旱灾风险时,没有采取应对策略。采取1、2、3 种应对策略的比例分别为31.72%、15.09%、0.59%,牧民面对旱灾风险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0 种为主,这样的旱灾应对策略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均有表现。但在荒漠草原,仅有11.36%的牧民采取0 种应对策略,65.34%的牧民采取1 种应对策略,这是由于走场放牧策略在荒漠草原区占比较高所致(表6)。旱灾应对策略是牧户利用现有的资产配置应对旱灾或者预防旱灾,内蒙古自治区牧户的生计资本存量处于较低水平,生计资本累计较少,尤其是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存量短缺更为严重(表3),面对旱灾侵袭或者预防旱灾时,可供利用和选择的生计资本有限,因此,牧民的旱灾应对策略较少。

2.2 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

本研究运用SPSS 19.0 中进行二元Logit 回归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的常量,- 2 对数似然值,Cox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分别如表7 和表8 所列。模型所有整体检验的P<0.01,说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表明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

表 6 牧民应对旱灾策略种类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for the types of drought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herders

表 7 生计资本类型对旱灾应对措施的影响Table 7 Regression results for the effects of livelihood capital type on drought response measures

表 8 生计资本指标对旱灾应对措施的影响Table 8 Regression results for the effects of livelihood capital index on drought response measures

出售家畜。家庭劳动能力对出售家畜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负向影响(P<0.1)。即随着家庭劳动能力的增加,牧民采取出售家畜策略的概率降低。自然资本对出售家畜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正向影响(P<0.01)。即随着自然资本的增加牧民采取出售家畜策略的概率增加。

购买草料。人力资本及其指标家庭成员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指标固定资产情况对购买草料的旱灾应对策略均呈显著负向影响(P<0.1)。即随着人力资本和家庭成员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牧民采取购买草料策略的概率降低。自然资本(P<0.01)和物质资本指标中棚圈情况(P<0.1)对购买草料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正向影响。即随着自然资本和棚圈面积的增加,牧民采取购买草料策略的概率提高。

走场放牧。自然资本(P<0.01)及其指标使用草地资源(P<0.05),物质资本指标固定资产情况(P<0.1)对走场放牧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负向影响。即随着自然资本和使用草地资源,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牧民采取走场放牧策略的概率降低。物质资本(P<0.01)及其指标住房情况(P<0.01),金融资本指标贷款情况(P<0.1),社会资本(P <0.01)及其指标合作情况(P<0.01)对走场放牧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正向影响。即随着物质资本、住房面积、贷款情况、社会资本、合作情况的增加,牧民采取走场放牧策略的概率增加。

寄养家畜。人力资本(P<0.1)及其指标家庭劳动能力(P<0.1),金融资本的指标贷款情况(P <0.05)对寄养家畜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负向影响。即随着人力资本、家庭劳动能力、金融资本贷款情况的增加牧民采取寄养家畜策略的概率降低。物质资本(P<0.1)及其指标棚圈情况(P <0.1)对寄养家畜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正向影响。即随着物质资本和棚圈面积的增加,牧民采取寄养家畜策略的概率增加。

外出打工。自然资本(P<0.05)和物质资本指标固定资产情况(P<0.1)对外出打工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负向影响。即随着自然资本和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牧民采取外出打工策略的概率降低。物质资本指标棚圈情况、金融资本指标贷款情况、社会资本及其指标合作情况对外出打工的旱灾应对策略呈显著正向影响。即随着棚圈面积、贷款情况、社会资本和合作牧民的增加,牧民采取外出打工策略的概率增加。

3 讨论

我国牧区牧户收入来源单一,畜牧业收入为主导来源,家畜是牧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本并视为财富的主要象征。出售家畜被牧民认为是最不可取的旱灾应对策略,因为受灾后,所有牧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当务之急都是尽快恢复家畜规模,基础母畜需求大于供给[35]。因此,人力资本越丰富、家庭劳动能力越强的牧民选择出售家畜旱灾应对策略的意愿越低。

旱灾期间草料需求大于供给,草料价格上涨,牲畜饮水困难,牧草提前枯黄,大部分牧户选择家畜提前出栏,从而导致牲畜出栏价格降低[40],压缩了购买草料的旱灾应对策略收益空间。这一背景下,随着家庭成员教育水平提高,其对家畜养殖成本收益更为敏感,选择购买草料旱灾应对策略的意愿降低;同时,由于草地是牧区牧民最核心的生产资源,当旱灾侵袭时,拥有较为丰富自然资本的牧民应对旱灾的能力较强,其选择外出打工的意愿较弱,该类牧户一般会通过出售家畜和购买草料的方式减轻草地的生态压力。

家庭使用草地越丰富意味着牧民拥有可利用的草原资源越多,当旱灾干扰时,牧民可通过调配自家草地资源应对,但走场放牧则需要支付费用,因此,牧民家庭使用草地资源越丰富选择走场放牧的意愿降低。Coleman[41]认为个人会通过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获取有效资源增加个人福利。走场放牧和外出打工的旱灾应对策略均需牧民与外界进行交流获得信息。丰富的社会资本能使牧民及时、准确地获悉、传递意愿和表达需求[42],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的牧民能够获得有效信息而采取走场放牧和外出打工的策略。

寄养家畜应对旱灾存在较大风险,由于草原地区的气候变率较大,自然灾害多发,一旦寄养家畜地区同样发生灾害,很有可能血本无归[35]。拥有较强家庭能力、较为充足金融资本和较大数额贷款的牧民基于偿还贷款的考虑,牧民会选择相对保守保本的放牧走场和外出打工策略,而选择寄养家畜的意愿会降低。

4 结论

从旱灾应对策略的数量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应对旱灾风险的策略较少。从旱灾应对比例来看,牧民应对旱灾策略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购买草料、出售家畜、转场放牧、寄养家畜和外出打工。从购买草料策略来看,家庭成员教育水平较高、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家庭由于其自身韧性较强,购买草料的意愿较低;从出售家畜策略看,家庭劳动能力越多,其对畜产品的成本收益越敏感,对出售牲畜呈负向影响;从走场放牧策略看,牧户草地资源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等对走场放牧策略呈显著负向影响;而住房面积、贷款情况、社会资本和合作情况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从寄养家畜策略来看,家庭劳动能力、贷款情况对其呈显著负向影响,棚圈面积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从外出打工策略来看,自然资本和固定资产数量对其呈显著负向影响,棚圈面积,贷款情况,社会资本和合作情况对其呈显著正向影响。

为此建议,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为牧民向非农产业就业转移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信贷供给模式,鼓励民间金融机构进入牧区,规范牧区民间信贷业务,改善牧区金融服务质量,减少牧民的信贷约束。建立专业化的牧民协会、合作社等来强化牧民的社会资本,拓宽牧民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增强牧民的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牧民生计脆弱[19]。

猜你喜欢
牧户旱灾生计
BY THE SEA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