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霞,黄清音,杨素铧,王文祥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应意识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否则将阻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此,教育部在2016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2017年国务院在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这既表明了国家对教师教学改革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主体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值得研究。
时代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多数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科研上,对教学改革研究不够重视,谈不上主动实施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微课、慕课等逐渐走入课堂,这种移动性、零碎性学习的优势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能够将这种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只占一小部分。尽管各高校努力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但这种改变并没有明显改善教学效果,仍然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课程分散、教学内容陈旧[1]。
教学效果评价是多方面的,教学效果应该从课程组织、信息化应用、知识讲授、重难点把握、知识启迪等多方面进行评价[2],然而当前的评价模式对教学投入无法统一量化,无法真正评价教师投入教学的工作量。对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否满足学生需求,鲜有检验[3]。且当前高校对教师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在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研究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渐渐地偏离了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A医科大学所在的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科研研究的重视程度也不同。A大学在2015—2018年立项数目几乎恒定不变(见表1)。而科研类项目则有科技厅、教育厅等多部门支持,项目类别呈现多样性(见表2),资助经费额度大、资助数目多、学科覆盖面广、选择性强。仅以2018年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省基金面上、青年创新、杰出青年、重点等四类项目对A大学资助数目达243项,资助经费按照研究类型也分为多个档次(见表3)。
表1 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行政权力干涉学术权力的现象普遍存在,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损害了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开展。教学类项目,申报条件较为苛刻,程序较为繁琐,要求经常变化,项目类型较少,立项难度大,立
表2 福建省主要科技项目汇总表
表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指南较为滞后,要求的细节太多,老师疲于应付这些材料,积极性越来越小。相对而言,科研项目更自由化、规范化,教师精力都会转向科学研究。
高校教师是一个高学历和高素质人群,是我国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应该与其薪资报酬相匹配[4]。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科研奖励大于教学奖励。A大学在科研论文奖励中,JCR一区奖励分值是600分,在教学奖励中一级期刊奖励分值才200分(见表4)。此外,在项目奖励中,科研项目奖励与资助经费相挂钩,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申请高层次项目的积极性。而教学项目奖励虽然也进行奖励,但项目立项难度大,数目屈指可数,立项经费偏少。
表4 A大学科研、教学奖励对比
注:Q为立项资助经费,万元
要保障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学校高层领导要从顶端设计教学改革思路及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深层把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深入课程分析和教学设计,制定学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做到简政放权[5],真正让一线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体,给予他们足够的改革创新尝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予教学形式、时间以及地点的自由,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6]。
制度是落实各种政策顺利执行的有效保障,高校要深化评聘制度改革、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分配制度[7]。高校要对现行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制度及时补充完善,切实为教师坚守教学岗位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深化评聘制度改革,拉开科研与教学型差异,对科研型教师不能单纯衡量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要加入教学质量指标。其次,完善教学考核制度,通过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方评价来衡量。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保持教学与科研的平衡性,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教学业绩评价。
首先,要创新教师指导服务机制。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是依附于教务处,没有发挥最大功能为教师服务。该中心要积极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和咨询服务,开展教学交流。其次,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革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移动学习平台优势,让教师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有更多自由。提供更多进修、培训和参加教学科研会议的机会,如在职进修、脱产学习、参观访问、学术交流等,使教师真正能够根据需求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改革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