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途径

2019-12-19 20:42:32石子强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法律院校素养

石子强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 471000)

引 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进步,原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学生精英教育模式开始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得到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与之协同发展的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由于专业性突出,就业优势显著等实际特点,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不投身普通高校,转而志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技能谋求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而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实际来看,由于当代青年学生的身心实际状况,使得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习得的知识难免与社会生活的应用情况略显脱节。尤其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不少高职学生法律素养不高,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勇于尝试却不知不觉给自身带来了不利的结果,甚至触犯了法律,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和相关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法律素养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从教多年,结合实践经验借本文简短表述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途径的观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以帮助学生收获初级应用技能,进而走上工作岗位谋求更好发展的高职教育有效补充了传统高等教育人才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能力实际需求偏差的现状,赢得了自身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状况来看,他们普遍成长在了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好的生活环境和几代人关注的目光中成长,独立行为能力和思想成熟程度还有待加强。现在的高职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环境的影响,究其因还是在于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层面和法律基础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从这点意义上来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我国公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概述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公民的法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度的文明和先进程度。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在专业技术岗位实现人生梦想的劳动者,他们法律素养的好坏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劳动者综合素质的优劣。鉴于此,笔者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必经的重要过程。让未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不仅是响应党和国家推进和实施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更会对今后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让高职院校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依法治国的宏观理念才能顺利得以实施。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还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于他们的期待有着一定的距离。笔者在长期调查研究后归纳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较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甚至对法律知识还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此同时,不少高职学生对于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期望值较高,而对于应尽或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却知之甚少。除此之外,不少高职学生还做不到用自身拥有的法律思想来约束自己的法律行为,增加了他们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隐患。

从我国的国情实际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不足主要会受到其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主要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从学生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不少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爷奶等长辈为人处世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如果家庭成员中的长辈自身就存在对于法律认识较为浅薄或不足的情况,必然无法在家庭环境中给他们带来法律基础知识的适度教育。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的遗毒对很多家庭影响极深,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考出好的成绩,今后升入好的学校往往非常重视对于子女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投入,而且会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学习掌握成年人才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法律知识教育在家庭的开展。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从中小学义务教育到高中、中专教育阶段都没有专门设置法律相关的课程,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未成年阶段无法得到法律基础知识,更谈不上系统接受了。不仅如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普遍崇尚“放养”的教育方式,而从高职学生的身心实际来看,不少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本就欠缺,长期的娇生惯养和一些不良思考与行为习惯使得他们对于一些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并没有在内心形成自己的准绳,容易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之后人云亦云地模仿。除此之外,由于自身法律素养较差,也使得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之时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思路分析

(一)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地位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必须在高职院校中树立法治教育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法律课程专业教师都必须要深刻意识到法律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要价值,对于高职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所习得的知识来指导自身的行为。

(二)对师资队伍进行法制教育培训

要想确保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就对高职院校法律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往往是由法律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构成。而这些教师虽然理论基础知识比较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工作岗位上,难以避免地会在知识应用或者最新法律法规的变迁等方面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略有不符。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担任法律课程教师的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培训,让他们具备教授课程所需要的综合素养,能够胜任引导学生提升法律综合素质的重任。

(三)创新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创新与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开展更应当不断与时俱进,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法律综合素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法制教育开展的内容与形式,积极调动校园内外有利条件,结合互联网平台等新兴事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在校园内打造出重视法制宣传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高职学生法律素养培养途径探索

(一)校园活动要与法制教育融合开展

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一部分校园活动在策划中就可以尝试与发展教育工作融合开展。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对于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缩减,法律课程开始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现实生活环境。高职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就必须懂得法律和学会使用法律。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以及法律修养,在法律课程设置方面要多为学生提供法律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法律知识。

(二)优化校园内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基本都在校园,但是对于法制观念的培养以及法律行为教育,在依靠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多方的积极配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守法技能应用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管理原则,通过制订行为规范来管理学生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将法律知识、法律判断能力、法律精神灌输到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里。在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利,帮助学生实现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在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场景模拟、法庭辩论、诉讼角色模拟、谈判训练、社会法律意识调查等方式,增加学生法律实践的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司法程序,熟悉与案件相关法律的运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作用,这样高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真实的法律实践体验,能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在法治的校园生活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守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完成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结 语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和教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等实际环境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法律知识的欠缺,还是需要学校各级管理者、班主任教师、法律教师在法律教育方面不断创新与探索,健全高职学生受教育期间的法律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高职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全面提升自身的法律综合素质,才能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优秀劳动者和“中国梦”美好蓝图建设者。

猜你喜欢
法律院校素养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让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