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玲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同兴小学,上饶 333119)
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也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教师通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他们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我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国的教育不是侧重学生的某一方面,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的目标。而数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学生很难开展数学的学习活动,学生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时期是小学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是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石。从小学数学的方面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数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提高教师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感对于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认真负责,针对学生不学习、上课睡觉、说话等现象要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但是,小学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专注性较差、喜欢说话、性格活泼是他们显著的特征,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在设计《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专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此外,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极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数学题目以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过程,让复杂的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解题过程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复杂的解题过程化为浅显的形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采取探索式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小视频,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其解答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钟表转动的视频,让学生对“时”“分”“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解题。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为学生解答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统一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