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欢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 150000)
以服务专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按照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分阶段、分专业、分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辅导,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我,了解市场,及早培养职业素质内涵。
首先,完善生涯发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将各专业的授课内容分成导向、转向、定向去向四个阶段,并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其次,设置不同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根据生涯发展课程总体大纲的设置系统与体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以保证课程更有针对性;再次,实施固定班级教室负责制。所有生涯发展任课教师,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状态以及个人兴趣,采取教师系别负责人,即每个系有专门的负责授课教师,以方便教师对于专业特色与课程定位有机融合,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最后,设置不同专业学生讲师。通过从各专业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讲师,从而组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生讲师团。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融入各专业学生讲师的想法,任课教师与学生讲师进行集体备课,并让学生讲师在任课教师上课前,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与专业课程特色相结合,学生们不断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适好择业心态,适时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明确岗位定位,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岗位,实现成功就业。
根据不同系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师,同时设置不同专业的学生讲师,在不同系不同专业的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开设不同的体认式活动,使学生达到知识的内化。具体方法如下:
以专业为基础,统筹安排《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选择。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进校,对专业还比较陌生,这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专业,也就是现在学校正在实施的职业前瞻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将来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开始接触专业课程,有了专业的意识,这时的就业指导课应该让学生了解专业素养,即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等;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感觉到就业的临近,有了就业的意识,这时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上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邀请行业成功人士进行经验介绍;大学四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使学生应该进行职前准备的时期,这时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给予学生简历制作、应聘技巧、就业形式与政策等方面的指导。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不能仅局限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讲授,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在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素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引入专业素养的内容,讲授学生将来工作中与专业有关的素养,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财务专业知识,财务管理专业今后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财务人员需要拥有哪些职业道德,而这些素养应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等等,在教学内容上,有侧重点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知识讲授,让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课、实践课为一身的综合课程,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看,它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政策与技巧以及创业指导等模块。同时,从学科结构上看,它又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中,需要根据专业的需求,需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体认式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例如,针对护理专业,可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与专业教研室进行合作开展护理技能大赛活动,在职业素养专题中,针对护理专业,可以开展“护理行业情景剧”活动等等。
基于专业导向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理念,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清晰,让学生的专业、行业以及对就业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具体,从而使授课教师讲授根据针对性,也增强课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