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志 常战军 李应霖
(1.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07;2.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454000)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突出的不充分,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还表现在农村的治理水平不足以及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精神文化、道德伦理的式微,导致了乡村文化的空心化、虚无感和缺少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能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充分审视历史经验和认清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重建乡村文化生态,复兴和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内生文化自信,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塑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一致,其出发点立足于对个人道德修养、道德理想的培育,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从而达致内圣外王。乡村文化是乡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信仰、思想观念、交往规范、行为习惯和乡村习俗等传统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发芽和成长的沃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着巨大的动力和源泉支撑,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深刻变革和多元文化对乡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冲击,原有城乡二元结构被逐渐打破,传统封闭的乡村社会深深卷入到城市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快速转移,大量农民冲破地缘关系的限制,以“离土”或“离乡”的形式从事市场化、职业化的新型生产劳动,城市化在大量虹吸乡村的劳动力和土地,使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逐渐解体,乡村居民原来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被改变,乡土性正在悄悄失去,造成乡村地区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同时,也将市场经济的文化逻辑向乡村渗透,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冲击着敬老尊贤、守望相助的固有价值,乡村文化主体的观念、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和信仰体系、乡村文化形式、乡村文化结构设置、乡村文化载体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导致了有着本土气息的乡村文化的空心化、虚无感和与现代文化对接能力的缺失。
其次,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更多功利化、理性化的价值认知和认同,现代农民在价值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道德领域呈现混乱迷茫态势,在精神观念上进退失据,一些传统文化也就在乡村居民自觉或不自觉中慢慢地淡化和被抛弃了,以祠堂、戏台、集市等为代表的传统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逐渐走向衰败,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乡村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逝,以乡村政治参与、传统农业生产互助、乡村集市的商品交换等传统乡村公共生活形式日益萎缩,以农耕为生计方式的大自然中传统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和睦相处为特点的乡村日常生活形态正在解体,乡村曾经固有的乡亲乡情、温暖诚信、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等优良传统美德慢慢走向凋敝,生态伦理遭到破坏,道德底线失范,因利益冲突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矛盾与紧张,人际关系呈现出冷漠化、疏远化。
最后,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使当代乡村文化呈现一个变化中的“空洞”状态,外来文化大多与乡村传统文化难以相互融合,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打破,新的文化秩序尚难建立,乡村文化在荒芜与断裂中,濒临文化荒漠的危险。乡村道德规范的弱化和农民生活意义的丧失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实践方式,同时也制约着整个乡村社会的运行与发展,现实的乡村已经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
乡村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柢,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振兴必当在乡村先行。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面对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守望相助的观念、敦亲睦邻的观念、孝亲敬贤的观念、尊重祖先的观念等正在逐渐式微。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处理好文化铸魂与物质塑形、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建乡村文化生态,复兴和活化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化保障与政策落实,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确保乡村文化振兴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