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扶贫的优势和困难

2019-12-19 20:42:32王志松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初心中国共产党

王志松

(宜兴邮政局,宜兴 214200)

引 言

贫困是一种社会存在,当它在这个社会里是普遍现象的时候,这个社会是落后的;当它在这个社会里只是一小部分的时候,这个社会是富裕的;当它在这个社会里消失了的时候,这个社会是强大的。个人贫困是折磨的,国家贫困是灾难的。“仓廪实,而民知礼节”,彻底全面地消灭贫困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最基础的一环。在一个要想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内主动提出的扶贫脱贫就是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贫困,是非常睿智的、及时的、重要的,不是一个点赞可以得了的。扶贫脱贫的方法没有副作用,是社会治理,促进和谐发展的好思路、好方法,显得非常进步和英明。

我国的扶贫脱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够翻开历史一页的伟大创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今还难以完全推导出来的社会作用。这条路没有前人走过,蕴意非凡,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过程中才会被人们按时按地按人恰到好处地突破出来。几年来,我国的扶贫脱贫不止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还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展、是“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在其初级阶段前行中显露出来的星星光点,是富国强国的奇招,具有操作性、重复性和递升性。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壮举的实践意义也引起了局外人即外国人的注视,他们本能地看到了这一壮举的不同与不一般,依稀感觉到了对世界“大同”有着方向性的作用,如果世界有一天“大同”了,那么一定也少不了一场扎扎实实的扶贫脱贫行动,因此也在介绍、宣传和肯定中国的扶贫脱贫。扶贫脱贫是中国经验之一。

现今我国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在“八仙过海”式的科学方法执行下已经把扶贫脱贫工作行致了最后功尖阶段,这是足够骄傲的成绩,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也是非常值得的,十分必要的。贫困不彻底解决,对整体国民素质就会有影响,真正的强国就会有瑕疵。中国的扶贫脱贫是缩小贫富带宽的一种自身免疫力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勇气,是奇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扶贫脱贫有狭义扶贫脱贫和广义扶贫脱贫之分。狭义扶贫脱贫是指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等点上的扶贫脱贫进行的直接的达标操作,包括救助、捐赠、慈善等,广义扶贫脱贫是指由狭义扶贫脱贫的所有内容拓展到对能引起贫困的一些事件和因素以及脱贫后避免返贫进行的全面的扶贫脱贫。我国现阶段进行的扶贫脱贫就是这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是在贫富带宽的横轴上要两头小中间大,扩大中产人员队伍,扶贫脱贫也是使贫困这一端向中间靠拢,是缩小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经典方法。

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扶贫脱贫

小康社会水平,就现在世界情况来看,已经存在的多半是人口比较少的和地域比较小的国家,大多数现存小康国家中只有我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或不及。要想把一个有着14 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小康社会,与之相比有骇人的差别,这是一个具有大难度的伟大理想。其困难一是这14 亿个个体在数和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二是这广袤的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有着根本的不同,三是这5 000 多年的历史又留下了多少正能量和负值;尤其困难的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不是靠霸权和掠夺,反而是要冲出围追堵截和扼制妒忌,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实实在在地干出来。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国家的小康水平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小康水平在普遍性上也完全不一样,扶贫脱贫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标志,充分体现在全面上、全社会上、全部人员上,并具有主动性。而且,我国的扶贫脱贫是为了彻底消除贫患和贫根,以加速度的方式脱离贫困,最终实现全社会小康,使全社会每个公民都感觉到“不差钱”。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也就是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和别人家又是一个不一样,不光是单纯考核人均GDP,走别人家的老路,不光是国家经济指标的小康达标,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富裕,不管怎样的贫困、怎样的偏僻落后、怎样的文化水平落差、怎样的起步迟晚、怎样的气候条件差距等、一个也不能丢下不管,这是由我国社会义国家制度的内禀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如果小康社会建立了就不能有一个贫困人员存在,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制度和三座大山、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在短短的几十年,把一个像危重病人一样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强大的世界一流的国家,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头功。掉下一个就是掉下了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不守信的表现,是忘记了初心,是忘本。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怎样算是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个课题一直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认真和科学的思考,得出了世人皆知的结论,那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这样的结论“西方民主”做不到,社会主义能做到;其他党派做不到,中国共产党能做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后要跨出的一步就是在全国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脱贫。

二、社会主义初心教育需要扶贫脱贫

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群众,起源于《共产党宣言》,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前,当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当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当中华民族的命运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先哲们在不屈不挠的长期求索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于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精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宣讲和传播,并且扛起了代表天下穷人利益的旗帜,把广大劳苦大众和无产阶级凝聚在了自己身边,前赴后继战胜了一切反动和腐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几十年来,总是在思考不忘初心、坚持初心,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正是在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门伟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强大中国,也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强大中国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对中国革命有如此贴切的作用呢,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它的创始人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多次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甚至是用“巴黎公社”的鲜血换来的,并且经过了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所以具有非常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辩证唯物义和历史唯物义是至今人类认识世界和历史最准确的方法,是顶天立地的,足以解决中国革命遇到的所有问题,这个正确而高度抽象的观点也有着可以用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的无限空间。尽管今天对物质的认识已经到了暗物质、反物质的层面,但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还是只有“物质的”和“意识的”这两大类,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没有被否定,需要经过革命的具体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辩证唯物义和历史唯物义仍然是我们现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大法。其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的“存在和意识”的基本问题和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世界是由阴阳组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科学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阴阳之说的基础性正确性无法撼动。物质在认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是认识上的进步而不是对之前正确认识的否定。物质的进一步细分化,并没有改变“物质和意识”这个根本的哲学问题本身,所有的新认识和进步都是在“物质和意识”的范畴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阴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派生的,即阳是第二性的、派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没有阴就没有阳,反之亦然,这是永久的真理。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少”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正统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个初心是党的根本,千万不能丢失,只要初心不变,不淡薄,中国共产党就会取得比之前的成功更大的成功。这首先是因为“初心”中蕴含着初始的巨大力量。撇开所蕴含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这个伟大的力量不说,就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75 倍,财政收入增长了3 000 倍,水泥增长了3 344 倍,钢铁增长了8 503 倍,人民的生活水平则增长了千万倍,这个初始的力量足以震动世界上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其次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始规则非常的正确和行之有效,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斗争哲学”“万里长征”“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等,哪一个不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哪一个不是到今天也不能丢下的,这些初始规则的思想原则永远都会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动力源。否则就失去了信仰,失去了方向,也就无法行稳致远。再其次是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是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越是不容易看清来时的路,所以要隆重提出“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初心,让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认识到“初心”的重要意义。

“一个也不能少”把面上的工作深入到了点上,“两不愁三保障”使其有了具体的操作依据;“一个也不能少”的伟大气概可以压到社会进步中的一切困难,湮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切致腐因子,这些致腐因子从个体角度来看是蝼蚁一样的存在,但是有“千里大堤毁于蚁穴”之危,必须花气力铲除;“一个也不能少”有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各种发展力量的归一化,更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也不能少”也可以用来耦合各种社会关系:“一个也不能少”还可以推广开来,党的任何工作如果都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那么世界强国这个位置就坐实了。党是伟大的党,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国家是强大的国家,无庸置疑。当“一个也不能少”波及到各个社会领域的时候,这个国家将是多么的珣丽多彩,美哉,仑也,美哉,奂也。

三、愿为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添一砖

扶贫脱贫除了现在正在进行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智慧的方法以外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关心,哪怕是来喝彩及高呼“加油”也行。扶贫脱贫在政府指导以外还应建立自愿、自觉的扶贫脱贫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入扶贫脱贫队伍。如结对扶贫脱贫,个人对个人、家庭对家庭、企业对企业、地区对地区和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及多对一等,这种扶贫脱贫可以是物质支持上的,也可以是信息提供上的,甚至是精神文明上的,使得跑在前面的人回头拉一把,跑在后面的人则向前冲一阵,使扶贫脱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和防止脱了贫的人员因某种原因而返贫,政府在这个时候只要有条件地拿出空间跨越上的优惠即可。

还可以把某个精准扶贫脱贫项目编好程序派发给大学毕业生,给定一个初始动力,让他们从中锻炼成长,这既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公务员,扩大公务员来源渠道,又可以体现扶贫脱贫的长期性,方便长期跟踪所派发出去的扶贫脱贫项目。这样的年轻人在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中去的时候定会产生闪光点。任务若交新一代,自有葵花向日来。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初心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永远的初心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11-17 02:09:45
论“不忘初心”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2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11期)2017-06-30 10:55:35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5期)2017-04-05 08: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