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丽娜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承德 06815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明确表达了战胜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到2020 年实现全国农村人口脱贫的工作任务。扶贫档案管理的质量关系到“脱真贫”“真脱贫”的实施,事关脱贫工作的成功与否。扶贫档案管理不仅在脱贫攻坚战中处于核心环节,同时也是脱贫工作的基本内容,因而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诉求,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改善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保障扶贫工作真正为民服务,成为惠国惠民的时代工程,促进新时代的中国健康发展。
脱贫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就是扶贫档案管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细节都必须“精准”,必须高度重视扶贫档案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化管理力度,进而有效提高基层扶贫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助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基础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来,脱贫攻坚战逐步发展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只有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使扶贫档案工作有序进行、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制度的保障。因此,要从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档案管理法规制度扶贫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档案保密等规章制度,确保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查看、保密、归还等有章可循,每个流程都有管理制度规范。严格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确保档案安全,还可以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发挥档案管理在扶贫中的价值,有效提高扶贫效率。
新时代以来,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扶贫档案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大数据平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资金方面的支持,为扶贫档案管理相关部门配置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完善扶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立扶贫信息工作平台,促进扶贫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增强扶贫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化。要充分实现扶贫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将纸质版扶贫档案资料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中,保存管理,以防数据丢失,为查询资料和提取资料提供便利。通过建立相关电子扶贫档案网络平台,走向资源共享,进而不断更新信息数据,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要努力实现扶贫档案内容全部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使其更好地为脱贫攻坚战服务。
加强扶贫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档案管理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扶贫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关系到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脱贫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对扶贫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进而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扶贫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活动,主动学习先进经验、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与技术水平。此外,档案与扶贫部门要加强互动交流,定期举行扶贫管理工作业务指导、专业知识培训、专家现场答疑等活动,以此提高扶贫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工作人员,更好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促进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加强扶贫档案信息的保密程度。扶贫档案材料与扶贫对象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档案信息的保管与保密工作,防止档案信息的丢失与泄露。对已经上传计算机的扶贫信息,要加强科学技术管理,防止病毒、黑客入侵,确保扶贫档案信息的安全。其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力度,签署保密协议,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岗位职责。最后,加大各部门和单位对扶贫档案管理的重视度,确保扶贫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扶贫行为,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规范化、标准化的扶贫档案管理必将为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总之,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既是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准备,因而扶贫档案管理要严格规范管理,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满足脱贫工作对扶贫档案管理的需求、确保其真实性,更好地辅助脱贫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最终实现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