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各种规模各种行业的高校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循规蹈矩的按照传统的固有模式运行,一味不变的发展是不可能成就一个优良的高校,只有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发展才能长远地走下去。在21世纪的高校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它在一个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一个高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管理模式。为此,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进行浅析,希望提供给高校一定的参考意义,让高校的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紧密结合,形成科学全面的发展局势。
我们知道,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发展目标和运行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的发展目标就对高校提出不同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一个高校的管理要做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了,人力资源模式被人力资源部门划分成多种模式,各种模式之间有差异也有趋同性。
第一,以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划分条件可以将其划分为系统性、经验性、开发性三大类。系统性是指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进一步改良优化,形成更具有系统性的新型管理模式;经验性主要是让有管理经验的员工将自身经验进行总结,浓缩出来的经验的积累对员工进行管理;开放性主要是指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和影响因子融入其中形成的创新型管理模式。第二,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职能类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组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异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职业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三,从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复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综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个高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对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要依据高校实际做出改变,要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来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任何一个高校想要避免落后、不被淘汰的问题,最首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能够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紧跟时代步伐、有远瞻性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高校成功的根本,高校的发展其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教师的信念,教师有信念、高校有目标才能力往一处使,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高校的发展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因为发展目标代表了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的发展目标必须要有长远性,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把握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以确保其在竞争中处优势地位,当然,高校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所制定的目标也是具有差异性的,为此,高校就要选择一个最合适自身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果选择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阶段性的发展,并且将无法确保高校的健康运行和长足发展,由此可见,一所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能够实现高校自身发展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其与高校发展的协调性。
一个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还与人员设置、机构布局、大小规模密切相关,从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众多的规模较大、招生数量较多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其管理模式的选择及运行对高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细分方面进行优化必然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对于占地面积较小、学科建设单一的专科类高校,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的,可能因为学校的管理层对这方面的意识还不是特别强,而且规模较小的高校人员机构设置相对简单和落后,具备必要的内部职能机构即可,相应的这些高校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是不少的,包括高校发展期间资金不足,资金在运行期间缺乏灵活性等,这些都将导致高校的风险越来越多而且全面,这样状态下的高校是难以确保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效果的。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高校,既可以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又可以分为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性质的不同导致国家对其政策的支持也有所不同,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要想走得更远就要选择最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国的公办学校和民营学校常常设置以内部机构为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和过去粗放式的模式相比会有明显的优势。高校门槛的放低也推动着高校规模的壮大,规模越大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择要更加精准,管理模式对高校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确保高校的良好长足发展就必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即便如此,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的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很多难度,例如,管理模式是该选择单一的还是多种模式的,而且,学校的内部人员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管理模式也不能是固定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内部结构的变化做出改变,只有紧跟步伐才会不被淘汰,简言之,高校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与之相协调、相匹配的发展模式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从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现状来看,人力资源市场是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都有,好的坏的,健康的消极的,鱼龙混杂,人们难辨是非,高校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选择优秀的、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非常难的,因此,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人才储备系统, 为的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参考应聘者的信息,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也需要得到净化,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应聘到所需要的人才,效率提高了,高校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才不会停滞不前。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同样,对于高校而言,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内部的组织机构作为重点,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源及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具体运营起来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各个环节和细节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管理模式要依据高校实际做出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力求最优、最适合,为的是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不适应、不对称问题。高校在发展,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成长和进步的,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固定的模式,但是其种类不多,管理部门可以把不同模式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总结出来,高校文化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要落实到实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只有切实感受到和自身相关的利益,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才会更有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全面性,高校教职工的参与程度也是检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职工是构成高校的元素,教职工的参与和感受是最具有价值性的参考意见,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高校给予教职工的薪酬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无法调动教职工对于工作的热爱,如果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将教职工的薪酬待遇福利计入到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切实保障教职工的权益,自然也就会调动教职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大高校也面临着不断的竞争和挑战,为了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就必须对内部的管理做出改变,让最优的管理措施保证高校的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其涉及的范围广,而且具体实施起来具有复杂性,对于教职工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有着不同的考验。虽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奖惩制度,不仅要将重心放在实施的过程当中, 在考核环节也要下功夫。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人员管理因素的不断增多以及高校内部制度的变化,对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提出新的挑战,为了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高校的发展中发挥切实的效果,就要好好对其进行管理,和高校实际相结合,不照抄照搬,构建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高校的长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才的应有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挥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