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基本问题研究探析

2019-12-19 14:44张海涛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住宿民宿

张海涛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 舟山 316111)

引言

随着我国体验旅游和乡村旅游朝气蓬勃地发展,最为直接和典型的就是民宿得迅速崛起。据《2017年全球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以民宿为代表的新兴非标准化住宿业(包括客栈、精品酒店等)数量达到28万家,是2016年5万家的将近6倍。与此相对应,中国民宿的研究也多了起来,以中国知网为例,2013年17年研究民宿的期刊,2014年34篇,2016年激增至275篇。国内对民宿的研究文献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介绍研究国内外民宿经营模式、国外民宿的发展源头,以及介绍和梳理国内外民宿定义。很少有专门详细研究民宿定义、国内外民宿区别、中国民宿特征等基本问题的文献。这些基本问题不搞清楚,不仅会造成研究上对民宿认识的混乱,还会对现实中关于民宿的统计和政策制定影响很大。

一、中国民宿的发展

我们研究民宿的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其发展规律,以便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研究其历史发展路径,考察其源头,是研究其规律的最好方式之一。国内研究关于世界民宿的缘起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认为民宿源于英国的“B&B”的流行。B&B是英语Bed and Breakfast 的缩写,是指为客人提供床铺和早餐等简单的家庭旅馆服务。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出现了这种服务形式,这也是民宿的发端;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民宿最早起源于18世纪法国贵族前往郊区或者农村开展的休闲活动。当时的贵族出于他们本身对于乡村和田园风光的爱好(也有说是附庸风雅),前往狩猎或者欣赏田园风光,但是当地没有完善的酒店等住宿设施,便住宿在当地的农户家里,由他们负责自己的日常起居及饮食,解决住宿和早餐问题。目前国内持第一种观点的占大多数。

对于亚洲民宿起源地,国内看法是比较统一的,认为亚洲民宿最初起源和发展于日本,然后传到台湾,后来又从日本和中国台湾传到中国大陆。20世纪60年代,日本夏季旅游胜地与冬季滑雪活动人潮汹涌,旅馆住宿空间明显不足,日本民宿开始兴起。日本民宿对中国初期民宿发展影响很大,甚至“民宿”一次都有音译自日语“Minshuku”的因素。特别是日本后来提出“体验民宿”概念,越来越多有创意的年轻人参与到民宿的设计和经营中去后,日本民宿的设计风格和经营理念受到国内民宿人的大力追捧。日式民宿数量在中国初期民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现在中国民宿已经逐步进行了本地化,但是中国大陆民宿人外出考察学习的第一站一般依然是中国台湾或者日本。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民宿的源头是中国的客栈、农家乐和旅馆等。

二、民宿的定义

对于民宿的定义,国内外研究比较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欧美不同国家,民宿有不同的称呼:“B&B”、 Hostel、Home stay 、 Inn等;目前国内依然有研究把“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民居客找”“洋家乐”等混合使用的情况。此外,世界各地对民宿的范围认定也不一样。例如日本和中国台湾指定民宿的范围是“乡村、观光区”,我国国家旅游局(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定义则确定为“城乡”,后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也都强调“城乡”范围。“城乡”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扩大,更是内涵的一种扩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民宿的发展也是一种趋势。这些差异都是正常的,毕竟民宿具有很明显的社会属性,其产生、发展都和本国、本地区的客观条件是相关的。

虽然各国民宿的定义不同,但是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东西,都强调民宿主人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对当地文化、生活及情感的体验,体验有别于以往的日常生活,重视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性,关注居住过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舒适心理感受。

一般而言,每个家政府的定义更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因此,我们采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民宿(homestay inn)指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其中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三、民宿的基本功能和属性

民宿本身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为了深刻的了解民宿,我们需要拨开多变的外部特征,研究分析其基本的功能和属性,这样才能对民宿本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一)住宿功能

住宿是民宿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民宿最初诞生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国外民宿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民宿最初主要是为了弥补乡村酒店设施接待不足的缺点而产生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简单的“住宿”和“早餐”。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功能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主要功能转变成了基本功能。但是这一功能并没有消失,依然是民宿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一功能的演变是社会需求发展导致的结果。因此,民宿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住宿业态,只不过与传统的酒店、宾馆等不一样,它是一种新型的住宿业态。

(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民宿的基本属性之一。从宏观角度来讲,民宿的社会属性体现在民宿的诞生、发展、演变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包括民宿功能的转变、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方式的变化等。从微观角度来讲,民宿要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重视主人文化,关注旅游者对民宿的感知和满意度,讲究“温度”和特色化等个体需求。当然,作为社会有机的一部分,民宿的发展演变也受社会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宿没有一个统一认知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民宿的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民宿的内在属性要求,是民宿彰显特色的主要内容。民宿讲究特色和个性,文化是民宿塑造特色的重要内容和“加工原料”。民宿从外部建筑风貌设计到内部细节装修装饰,从饮食烹饪到活动组织,都要注重其文化属性,强调对当地文化进行传承、发掘和扬弃;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需要进行新文化风格设计和开发。民宿的文化属性是酒店、宾馆等很多其他住宿业态所不重视或者不具备的。这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钟情于民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民宿的体验属性

体验属性是民宿区别于酒店等传统住宿业态的最大不同。酒店等也讲究体验性,不过它们的体验性是指对酒店本身的体验,主要是酒店的住宿体验,也包括酒店的餐饮以及其他的相关服务,但是范围是局限于本酒店。而民宿的体验性是指“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让游客“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民宿的体验性不仅强调对主人“温度”、民宿住宿、民宿活动、民宿餐饮等本民地体验,也强调对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等的体验,更注重生活、文化、情感的体验。所以民宿不仅重视选址、建筑设计和装潢设计等,也特别重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资源、农产品等,开展室内户外团建活动,让客人参与当地农事生产、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和节事等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客人放松自己,达到休闲度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更深入体验,并以一种独特的休闲度假体验场景印象,给客人留下独特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四、民宿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标住宿业态,民宿的特征研究需要以酒店等传统住宿业态为参照物,与其进行对比。民宿主要的特征是规模小、互动性强、特色鲜明。

(一)规模小

相对于酒店而言,民宿的规模比较小,容纳的就业人员比较少。民宿诞生之初,就是农民利用自家闲置的住房,为客人提供住宿等比较简单的服务。后来各国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民宿,但是也明确限制了民宿的规模。例如,英法规定民宿客房数量不超过6间;日本规定不超过10间,工作人员不超过5人;我国大陆原本则限定独栋客房不超过14间(套)。有些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对民宿数量进行规定,没有太多实质意义,要重视内涵的研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民宿内在体验属性的要求和民宿投资与经营主体自身实际情况要求。民宿强调主客情感交流和互动,还要对民宿进行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可是民宿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所以规模过大的话,无法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我们对民宿业主的调查,一个民宿客房数量保持8-12间是最为适宜的,既能兼顾到客人的沟通需求和体验,又能兼顾民宿的经营和经济效益。

(二)特色鲜明

作为新兴的非标住宿,由于民宿的文化属性,使得民宿的外在地方文化特色比较明显,从建筑风貌、庭院设计、床品选择、设施设备到内部装饰装潢、饮食制作和活动开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会融入民宿主人个人的意志和风格。所以每个民宿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主体,是一个集区位、材料、色彩和建造方法于一身的复合体,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与众不同的内部装潢,独具特色的美食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活动和拓展活动,使得原本的单一的住宿空间变得富有新鲜感和体验感。例如舟山民宿庐岸·翁家岙,就充分利用了翁家岙古村落的青砖灰瓦、石头墙等海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入了现代化的甜品制作活动,使该民宿民宿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金宿级”民宿。

(三)互动性强

民宿虽然有规范和标准,但是强调“规范而不规矩”。与酒店强调标准化和流程化不同,民宿的经营管理讲究自由的、温馨的家的氛围,这种氛围营造的前提是主客地交流互动。民宿因其体量很小,能够照顾到客人的交流需求,很多民宿主人和客人都会成为好朋友,这种家庭式、老友式的服务氛围,让人觉得更加亲切舒适。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停留在礼貌问候和解决入住等的表面层次上,大家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爱好,切磋各自的厨艺,讲述自己的故事等等。所以很多民宿也会提供厨房等家里应有的设施设备,由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自助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客人的体验程度,还能真正让客人真正放松下来。

五、中外民宿的差异

虽然我国民宿发展起步较晚,特别是开始的时候受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大陆民宿的不断发展,中国民宿与国外民宿(特别是欧美)有比较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同

国外民宿,特别是欧美的民宿定位是属于一种价格比较低廉的住宿消费。在价格上,民宿不仅低于酒店,也低于小旅馆。它只是为一些省钱的客人提供的一种相对廉价的住宿,这与它最初诞生时候的情况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在亚洲,特别是我国国内,民宿的定位则是一种中高端的文化消费,无论是在民宿研究领域还是行业中,大家都比较强调文化属性。国内民宿的价格不仅普遍高于宾馆的价格,有一些民宿甚至高于星级酒店。在中国年轻人眼中,民宿是一种很流行文化,住民宿是一种时尚,因此催生了一家又一家的网红民宿。

(二)管理方式不同

国内外对于民宿的管理都是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或者文件作为依据。但是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民宿的规定和管理是准入制,具有强制性,达不到要求的是要受到处罚的,甚至是予以取缔,同时也会配以税收等手段,属于法律法规范畴。而国内对民宿的管理是属于引导性质的认证制,强调自愿参加和自愿退出认证,对于不参加认证的民宿,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属于行业自律范畴。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的民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民宿相比,管理难度较大,规范性也有待提高。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民宿的房间数量、选址也有严格的要求,日本甚至对于民宿的经营时间和时长也有严格的限制。我国则没有进行如此细的要求,特别是房间数量这一点,2017版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还有数量的限制,在刚刚出台的2019版的版本中则予以去掉,这一变动是十分不合理的。

(三)经营方式不同

国内对于“民宿主人参与接待”的理解比较偏向于民宿主人或者民宿管家现场给我们提供包括办理入住在内的服务。国外房东的理解则是在你入住的这一段时间,这个“家”就是你的,你需要做什么那是你的自由,不过要你自己去做,房东只是给你各主要电器和工具的使用说明,因为你很多时候可能见不到房东。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很多民宿是房东一家临时要出去游玩几天,在他们外出的这几天,利用他们暂时空下来的房子增加些收入;也有一些是房东或租或拥有几套房子,他不可能一直只待在某一套房子那儿陪一家客人。所以你很有可能整个入住期间都见不到房东,房东就是除提前给你写好相关工具的说明书外,随时给你用社交软件解决你的疑问和问题,但是大部分需要你自己动手解决。国内的民宿因为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比较高,所以一般都有民宿主人现场提供各种服务。不过目前,国内也出现了欧美式的民宿,例如我国重庆、昆明、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年轻房东都是利用社交软件帮助客人解决问题。

六、结论

民宿的基本问题是深入研究民宿的基础,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搞明白,才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较深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文章对于民宿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一)民宿定义不同,但是关键信息是一致的。通过资料分析研究,文章认为民宿定义不统一是正常的,但是对关键点的看法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例如对于民宿主人的地位和作用、客人的体验,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等。

(二)民宿的基本功能和属性是其本质所在。通过对民宿功能剖析和发展路径的研究,文章认为民宿具有住宿功能、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体验属性。这些基本属性和功能是民宿的本质所在,规定着的外部特征以及民宿的经营与管理。

(三)民宿的主要特征彰显了与传统住宿业的不同。通过与酒店等传统住宿业的对比,文章总结了民宿的特征:规模小、特色鲜明和互动性强。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宿的经营与管理,包括民宿的营销和宣传。

(四)中外民宿差异较大,但是部分差异具有趋同趋势。通过对比发现,中外民宿在定位、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在经营方式等方面正在逐步的融合趋同。

猜你喜欢
住宿民宿
男生女生住宿差异大赏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睡眠研究所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你是民宿达人吗
住宿业
酒店住宿
“住”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