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传明
(贵州省赫章县城关第二小学,毕节 551700)
音乐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合作交往,所以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音乐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音乐的乐理知识,也能加强学生对曲目背后一些知识的了解,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想要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助力教学开展。因此,营造趣味性课堂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向。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手段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索,只有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参加艺术活动,在实践中训练自己的音乐水平。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融入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全面提高学生合唱技巧的掌握,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明确音乐教学所具有的感染、教化、情感表现等功效,从而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重视,在实践学习中找到合唱形式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进行教学作品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借助先进的声光电器材,展现出震撼的艺术场面,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指导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这就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学引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帮助。音乐指导需要具有辅助性,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适当的辅助引导来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合唱方法,养成合唱习惯,辅导手段主要有器材辅导、教师辅导和活动组织辅导,不同的辅导形式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多形式的音乐合唱辅导能够助力学生音乐合唱水平的提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音乐水平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熟练度。小学生对音准和音程的把握不够,教师可通过乐器器材辅导手段,让学生尽快掌握不同音乐中的音准问题,助力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指导过程中,因为很多音乐区域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唱,其他小组成员仔细倾听,然后将团体音声进行组合,通过音乐器材的辅助引导来找出音准和音程的准确位置。
在进行多声部歌曲的合唱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困难,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通过不同歌曲内容的引导来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来进行不同声部的演唱,提高学生的声部发声水平,在学生逐渐形成成熟的演唱体系后再进行团体合唱。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合唱实践中。
合唱教学需要在学生自我本身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师在学生合唱练习中要给予鼓励。一般的合唱教学难度比较高,需要教师提高自我素质,通过教师的高能力教学,和学生的低难度学习,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乐趣。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要求音乐学科教师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总结学生的自我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程度来进行合唱教学,通过降低合唱难度促进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实现音乐学科合唱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生合唱队的平均年龄不高,多形式的教学引导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思维发展。创造性主要指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出的属于自身的音乐能力和技巧。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平台,让学生主动对音乐节奏、声音旋律、音域、音响等进行创造性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创作的平台。创造性演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取成就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合唱的成员需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和意志力,这一实践内容与平时的教学相对比,教学难度要高很多。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歌曲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失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合唱属于群体性音乐表现形式,需要集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师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推动小学艺术类教学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