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019-12-19 12:11:59
活力 2019年24期

陈 义

(仁怀市二合学校,怀仁 038300)

一、中学生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及重要性

(一)与学生沟通具有亲切感

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一方面,在中学生入学后,第一个接触的教师就是班主任,从住宿、饮食、学习等方面给学生的关怀也最多,会让中学生心理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依赖感,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候愿意和班主任主动沟通;另一方面,班主任比较了解班里的学生,可以较早的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班主任工作的灵活性

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课堂之外、校园之外沟通才是最有效果的,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谈心,比如晚自习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晚上查宿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相比于专职的心理老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学生对于这种方式更能接受。

(三)具有针对性和持久性

班主任可以根据班里同学的整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一般性、正常性的讲授教育即可,主要起到一个教育警示作用,对于有突出问题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开导和教育。班主任带一届学生是四年时间,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的成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四)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

班主任不仅与各专业的老师联系,与学生辅导员联系,还要和学生家长、社区等联系。如果有哪一方面出现问题,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影响的,班主任可以第一时间协调,化解问题。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共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中学生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缺乏

班主任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经验,没有系统的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参加的培训也是短期的,一些新上任的班主任更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一方面,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候不能很快察觉,继而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间。另一方面,在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也会变得束手无策,不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也不能促进正常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常会忽视班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用简单的心理教育理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但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来讲,这种理论知识过于泛滥,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是不能够被学生认可,也不能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发现、正视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不能走进学生心理,和学生产生了心理距离,更不利于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简单,不具有创新性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都以心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内容和形式围绕着学生已经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制定,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恒久不变,活动形式的单一性使得教育效果不佳,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95 后、00 后的心理。

三、中学生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身为范,立德育心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和信赖。真正做到为人宽厚仁慈,待人坦诚真挚,做人正直谦逊,对人公正公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起威望,才能在感情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接纳,形成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信任的前提下,学生们会主动地接受心理教育内容,在放松的环境下心理教育会事半功倍,有助于学生抵御不良的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关爱学生,用爱施教

如今中学生大都是00 后,他们所接触的时代和环境不同,所以在思想观念上与老师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对不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不能强硬地对学生说“不”,要在生活中用爱感化他。

借助学校开展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平台,通过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和学生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动去真正关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并积极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完善自身,提高水平

班主任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样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同时,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通过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视野,才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班主任在平日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性开展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注重引导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