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翠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贵阳 550000)
初中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将生活带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对生产生活的思考与实践,从生产实践中来理解和应用数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将数学教学活动赋予了生活意义,把符号化的概念和命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数学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高度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节教学节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学科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教师从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应变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将生活素材引入数学教学内容,强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利用生产生活实例来建立表象,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促使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
如在方程与不等式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来聚焦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再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的举例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不等式思维,进而加深对不等式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利用趣味习题来进行方程与不等式的教学,国庆节,小明以4 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学校,15 分钟后,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骑车以16 千米/小时的速度去追赶小明,问:小明的爸爸在途中追上他时骑了多少千米?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未知数分析得出最终答案,并在设置不同的未知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通过在生活资源里挖掘和利用数学资源,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
利用问题情境来展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强调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意识。
如在“函数”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关的应用题来进行教学,如,小明要去购物,甲超市提出的优惠方法是所有商品按照9.5 折销售,乙超市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性购物满400 元可领取9 折贵宾卡。请问,哪家的优惠比较多?学生通过联系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训练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悬念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课后习题是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习题完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数学技能。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后,要联系现实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把课后习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强化理解知识技能,并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在“图形与几何”的课后习题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设生活化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实际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建材市场的地砖面积进行计算,思考哪些地砖可以实现无缝隙镶嵌,并将以上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进行理解。又如在“数据的分析”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再将自己对数据的分析过程和结果陈述出来,来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进行教学,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在数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实际再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可以轻松记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也可以真正明白知识的原理,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知识框架。数学的学习能力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键,教师讲解的就算再全面,也没有办法替代学生对知识进行规划。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是适应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还是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整合数学教学资源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的学科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