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小妮
(湖南三一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9)
在工业设计当中进行项目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把多门课程的能力、只适合素养全部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当中,并始终围绕这些项目去组织教学。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主线,通过教师去实施教学设计并指导项目教学的进程。对此,实施的时候必须要将职业岗位作为重点,将项目能力过程作为中心,有效规划和完成教学过程,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起来高效性的工业设计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最开始是一种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之中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真实工作当中的任务过程,或者是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们在实践当中了解到和市场相一致的,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和方法[1]。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必须要更新课程理念,始终将项目作为引导,加大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培养,并在项目教学制度的实施建设、课程结构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协同进步以及教学考核管理等改革之下,构建起来一套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确保最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部门表示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时候必须要让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的企业积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可课程,并依照其技术领域以及职业岗位的基本任职要求,依照职业资格标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彰显职业能力培养的标准,同时规范教学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及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健全项目教学的相关课程理念,积极创设实践项目教学体系,这些就给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内涵提供有效了路径。
在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当中要求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专业能力强、设计创新能力突出以及具有极强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但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定位都不够精准,这就导致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都总是模仿本科的教学模式,进而出现了专业特色不明确以及培养的人才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2]。对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将其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行调整,运用和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同时能够和市场需求相联系的项目教学体系,才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当下高职院校教育当中的劣势,进而给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技能性的应用型人才。
原先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二元对立思维作为核心出现并壮大起来的,主要就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知识内容作为教学基本,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再运用各类教学方式把确定好的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这样一来学生在这之中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极为被动的一方。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与组织,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这课堂学习当中的创造力及主动性。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多门学科,同时具有极为明显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专业,倘若依照原先的教学模式只对基本技术能力进行培养,就无法让学生们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项目教学将“项目”作为主体,在教学流程及框架上重点强调的就是创新及实践。在项目教学的不断更新和进行之下渐渐能够构建起来将能力培养作为根本,强化创新实践比重,促进职业习惯形成且注重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此去适应当下工业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要求。
项目课题应该要包括教学计划之中所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基本的产学结合;同时还必须保证基本的完整性,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实施,最后再到完成需要做出一个完整的成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项目课题加强审核,不适合的及时删除,适合的也要改造,保证项目的适用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最开始的课题准备,再到课题实施,最后到项目成果的检查与评价都始终要以学生为主,实时指导,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独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时候还需要和其它方法协同实施。
在课程开展到相应阶段时,教师要随时汇总和整理学生们的作品,构建起项目资料库;同时还要把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总结出来,录入到资料库之中,给其后续的应用推广提供借鉴,确保师生在实施不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以确保教学效果。
将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当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实践教学,并在方法上重点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把项目研究方法、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案例实践等全部引入到课程之中,最终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