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松 陈欢欢
(南昌工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南昌 33010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如何适应和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数据的正能量作用,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南昌工学院作为江西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和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始终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下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数据是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思想观念就是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记录、统计、存储学生个人资料信息、教育活动信息以及思想动态等信息,进而加以分析处理,以获得更多隐藏信息,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南昌工学院有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入校分数较低,期望值却高,个性很强,受网络影响较大,自信心较弱。且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受到汉本位和本民族文化的双重影响,民族意识强,政治观念较为淡薄。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增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及时跟踪学生思想动态,从QQ、微信、微博等载体中辨识出反映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数据。
方法决定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大数据思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利用大数据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关键是要收集大量准确的数据。比如,要准备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各类活动的参与度及愿望,可以收集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近三年来举办各类活动的参与度和网络关注度的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及方式,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主动参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就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关切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
其次,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和个性差异较大,文化基础差,但求知欲强,课外活动参与度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评价标准,收集学生各方面成长成才信息,通过大数据库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每位大学生的个性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目标。
最后,利用大数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监测、预警工作。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表达诉求、发泄情绪和寻求帮助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性的通过大数据收集并分析研判学生诸如失恋、挂科、心理异常等消极倾向,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新学期学生的报道率较低,或者学生长时间未到校,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或者家庭出现困难或者思想出现问题等等;再比如当一门课程的到课率出现持续降低,往往说明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学生缺乏对该门课程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师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现如今,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扁平化、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传统有序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大学生是互联网中的最大使用群体,也是使用网络最活跃的群体,人人都有手机。与此同时,网络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虚假新闻、负面信息通过微博、微信、QQ 等媒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对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甚至境外“三股势力”通过网络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渗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工作载体,只有抢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才能把握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QQ 以及各类论坛等新载体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网络用语和少数民族文化,把思想教育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传递给学生,使思想教育在轻松融洽、和谐亲切的环境中进行,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