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9-12-19 12:11:59万永桥
活力 2019年24期

万永桥

(贵州省仁怀八中,遵义 563000)

引 言

我国的英语阅读课程经历了从阅读教学的实用主义、阅读教学的过度符号化、阅读教学的任务型驱动到现在广为提倡的通过阅读文本的深度解读,整合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最终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备课中对文本内容应该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并且通过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扩大思维范围、丰富思维结构以及组件自己的思维模式。

一、梳理文本信息结构,对文本结构进行整合

通常的阅读课,教师在进行导入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而对于一些故事类的文本,尤其是情节比较明显和紧凑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先不提供其正确的情节顺序,而是将其分段打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对篇章的梳理整合,理清思路,组成一篇完整的文本,这样的结构梳理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才能层层递进达到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并且探究出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聚段成篇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对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考问题并培养其逻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聚焦文本关键信息,对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师也可以变化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判断、推理能力的检测方式,通过合理而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并在表达自我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并发展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推断能力。

例如:在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 一文教学中贝蒂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她游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经历,其中在课文开头,贝蒂开门见山先介绍了张家界的地理位置、面积、景致和特征。原文对张家界的特征描述为“It’s a magic land of mountains,forests and rivers.It’s famous for the strange shape of its tall rocks.Some of them look like humans while others look like wild animals.”教师可以根据原文的描述,通过让学生在两篇图片中选择哪一幅是对张家界的描述并阐释原因来达到检测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

三、加强语篇意识,对文本大意进行归纳和总结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只注意肤浅的表层来完成阅读任务,而不重视挖掘文本的大意,甚至在完全不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也能做对所有的阅读题目。这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能引领学生思维层次的题目,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们对学生阅读的导向需要再思考,应该指导学生整体地去把握阅读载体,深入文章内涵,达到“一叶而知深秋”的效果。由表义上对文章信息的理解上升到文章整体的了解与分析,形成理性的概念与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关键词及篇幅的重点描述内容,逐渐培养其对文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以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教学为例,此篇课文主要是传记文体,也是本套教材第一篇人物介绍形式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其结构主要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先总述后分述,最后评论。共五段,从主要内容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对莎士比亚基本信息的介绍(第一段)——莎士比亚生平的经历(第二至第四段)——后人对莎士比亚的评价(第三部分)。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完文章后思考:第一,文章的文体和结构;第二,文章可以被分为几部分以及原因并梳理出文章结构图。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长此以往,学生的概括及归纳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深化文本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地评价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作者和文本,因此,引导并培养学生挑战原文和作者成为可行之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文本后对作者的主要观点或者语言表达的言外之意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因为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已经不单是对语言的解码,或者获取信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文本中的内容相结合,达到对作品人文理念的欣赏等。

以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一文为例,此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网上购物”这一现代化购物方式及其利弊,作者的主要观点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日趋时尚,并以其便利的优势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当今的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提到“Online shopping is changing our way of life.One day no one will go to the shops any more,because you’ll be able to buy anything on the Internet,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ceive it anywhere in the world at any time!”在作者认为“网络购物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一天将没有人再去商店购物,因为你能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并且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你都能收到商品。”针对作者的这一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即可通过问题的方式“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Why or Why not?”引发学生讨论作者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文化意识及其思维的批判性。

结 语

英语教师应把握最新英语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就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根据对不同文本的深入解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思维过程的推进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逐步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