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占
(贵州省赫章县第四中学,赫章 553200)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主要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辅助,使得课堂中的讲解方式更加丰富。教师可将具体的知识点有效记录,而后形成与之对应的微课视频资料,使得资料更加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的应用过程体现了内容丰富、时间短、容量小、结构清晰、趣味性强等诸多特点,应用过程较为便捷、高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思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并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此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与微课特点相适宜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之与微课特点相适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中的有效知识点进行拆分和转化,制作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微课,同时充分考虑内容的选择与划分,从整体上看微课设计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合理安排微课教学应用时间
微课一般以5 ~8 分钟为宜,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一定要做到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处理好课程导入、展开、练习和反思等环节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因某一环节用时过多而超时的情况。
1.充分体现以学为主
微课要遵循“以学为主”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建构学生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持。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础,为学生提供学习节点的基础支撑及进阶学习路径,以方便其自学。
2.以促进自主学习为基准
微课可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针对微课的教学策略,应以促进自主学习为基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微课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或者针对问题设计。
3.以减轻认知成本与负担为依托
微课具有碎片化、可视化、结构化、非线性等特征,因此微课追求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降低学习成本与减轻认知负担上。因此,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利用微课知识呈现的动态性与可视化,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可促进学生进步。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教师需要首先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程度,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层次,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兴趣薄弱等问题,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产生良好的感官体验,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奥妙,愿意主动参与到各类的化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复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将遇到许多抽象的知识点。这部分知识学生无法自行消化或理解,尤其是涉及微观世界的物质更加如此。学生很难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尤其是对于初中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仍旧属于化学初学者,对于许多化学课程中所包含的微观知识以及抽象知识很难清楚的认知或自行理解、吸收。当下,虽然化学教材在不断更新与优化,针对性地设置了图片,以供学生参考,或直观的观察,力求反映微观世界的动态,但部分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仍然会遇到诸多问题,导致学习过程层层受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初中化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借助微课这一途径,解决微观世界无法直观观察的问题。譬如,在讲解离子、分子以及原子相关物质时,教师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直观的视频形式,解决学生微观概念理解难的阻碍,课前搜索与微观知识相关的视频以及动画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动态、直观的微观世界,以形象化的呈现方式,将微观世界中的物质无限放大,使学生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物质的印象,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理解并消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复习的过程中,实验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许多化学知识都需借助实验教学的方式,方可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实验复习效率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综合能力,如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关乎学生的发展,制约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但是,实验教学环节部分实验操作伴随着诸多的危险性因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化学药品性质的认知深度与广度均不足,很难严谨参照实验标准完成实验任务,无疑会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化学教师可通过微课这一途径,为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流程,使学生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同时督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保证任务完成的高效性与完整性,有效利用实验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出现误差操作的行为,带来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实验视频,省略危险步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避免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笔者主要针对微课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有关的初中化学教师带来借鉴与参考,进而提高初中生的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