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云
(江西省瑞金市瑞林中心小学,瑞金 342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的情境创设教学题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促进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故事情境,故事情境是基于小学生对故事喜闻乐见的年龄特征,通过利用故事中有趣味性的数学素材,来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情境。二是游戏情境,游戏情境关注了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特征,通过融合教学内容的游戏好动,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三是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能够突出显示数学学科生活化和实践化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富有时代感和地方生活特点的元素,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学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四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符合小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通过设计各种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确把握学生的普遍水平,让教学情境能够对大多数学生产生作用。其次,情境的创设要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情境设计,强调数学的实用性,避免出现情境形式喧宾夺主,分散学生对数学学习注意力的情况。再次,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情境创设一定要在趣味上下功夫,越是能够调动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越是成功的情境设计。最后,情境的创设要重视操作性。有效的教学情境确实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若使课堂活而不乱,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始终被教师所把握,是情境创设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在对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必须要给学生证明结论或知识点,而单纯的对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情景的制造上,教师就可以根据问题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来制定。教师把握数学教学的精髓和关键,通过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来创设情景,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尽情地探索、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创设还可以让学生发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提示找出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其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盲目的实施教学,否则就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在一个模糊的环境中学习,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十分不尽人意。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更易于教学。
小学生一般都喜欢游戏,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愉快心境的机会越多,学生越能保持浓厚、长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融合游戏和数学课堂,在游戏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以“行程问题”一课为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引入游戏为学生讲解知识。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用来表示两列火车或两辆汽车,让学生在操场上展开实地演练。通过实际操练,学生充分理解相遇和相距的含义,然后再演练背向而行、相向而行和同时出发等不同内容。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深入思考,理解了新学的数学概念,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关系,以后再遇到相似问题时就可以轻松地解答问题。总之,游戏是一种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学生很容易接受,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情境是促发学生数学思考、引发学生数学探究的重要媒介。民主化的情境,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参与。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平等的关系、包容的心态与学生对话、交往,从而构筑一种民主化的情境。民主化的情境,对学生具有一种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能昭示、诱导学生卷入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拓展学生情意空间,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内驱力。民主化的情境不操纵、不牵制、不告诉,而是通过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比如六年级下册复习“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笔者结合学生开展了“打开自然的课本”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素材进行综合研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