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三小学,吴忠 751500)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学生们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将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的阅读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教科书相互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好好挖掘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体验和感知的内容,营造有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环境,积极参与对话,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爱上语言,让他们觉得“书很甜蜜”。从小喜欢读书是件令人开心的事。这样就能养成学生一辈子读书的好习惯。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空间,选择自己要完成的内容,将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交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释其他古诗词的含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还能够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最后,教师要明确之后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估,使学生感觉被肯定,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促进自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知道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设立一个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每天警醒自己。
在学生充分阅读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真正的个人阅读。我们必须创造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表达、口语学习、听力、摘要学习、学生交流和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扩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学生认识有偏差的时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纠正自己。学生意见分歧的时候,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学生们的共识。这样才能真正解放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将一切约束到标准答案的封闭教育观,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枷锁,使学生们与足够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课堂上有更多规范和不同的声音,从而冲突思维的火花。这种读书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挑选一些比较有趣新奇的文章或者书籍选段。例如《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教师们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精彩选段让学生们阅读并且配上丰富的讲解,让学生们感受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风光和那些新奇的海底生物。这样就能成功吸引学生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主动阅读了解剩下的内容,让学生们养成爱阅读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可开展一些小的趣味表演、讲故事比赛等小游戏环节,也能增加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性。例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阅读完后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们更喜欢去阅读文章。
朗读对于学生的思维、情趣具有较强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增强其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在朗读中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理解文章思想,丰富自身情感。以情入读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进行情感表达,结合文章的内容对语音、语速和语调进行控制。充满感情的阅读需要环境氛围的衬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通过导与读的结合进行教学,营造相应的阅读情景氛围,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背景下进行阅读,逐渐进入情境,加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课内读物和课内阅读内容已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教师要适当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给学生,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段学生应当推荐带拼音、带解释的童话读物或者有趣的故事读物,甚至可以是一些绘图读物,要求家长能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笔者建议,家长需要和孩子制定课外阅读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读物,每天坚持三十分钟,那么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是在家里进行的,教师无法进行监督和指导。教师可帮助家长设计阅读记载本或者是阅读指南,让家长遵循阅读指南内容进行适当的内容教育,家长主要填写内容有:读物名称,阅读字数,质疑问难,阅读时间,家长监督时间等各项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沉淀,课堂和课后阅读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最大的来源途径。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要认真备课,传授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们对于阅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