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洵
(白山市浑江区矿山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白山 134300)
本土专业社会工作已基本具备中国特色,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要始终立足在本土文化上。中国特色也给本土专业社会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本土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会遭受传统文化的冲击,本土实践使社会工作尤其专业社会工作出现界定的混乱。所以,发展本土专业社会工作需要向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必须保持正确的政治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和别的专业不一样,在我国的文化环境中,专业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需要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实现思想与技术的发展,在发展工作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奠定社会基础上也承担重大责任。国家出台文件要求进行青少年事务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建设,力求到2020 年达到20 万人,2025 年达到30 万人,力求在青少年成长、维护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发挥作用。所以,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具有较高价值理念,它的价值观在本土社会工作中位于核心位置,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我国传统社会由亲缘、地缘关系组成,人口流动较慢,人情社会特征明显,社会成员往往以家庭、亲友关系来解决遭遇的困难。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专业社会工作要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第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要积极学习国际专业价值理念,并认真继承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各界努力来建设本土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专业社会工作扎根在儒家文化中,因此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前边所说,我国是人情社会,人们遇事首先向亲朋求助,而且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人们往往不会直接向陌生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求助,此时专业人员的主动介入会遭到传统文化的指责,这致使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无法顺利展开工作。
由于社会上具有根深蒂固的“大社工”思想,很多地方未能严格使用“社会工作者”这个说法,很多人把社会工作简单理解成除本职工作外的一切工作,一些人将其认为是服务群众的党建工作,一些人认为是思想教育工作;人们则把社会工作者认为是进行本职工作之外的人,一些人认为是党的工作人员,党政基层负责人、党员、社区服务人员等,一些人认为必须接受专门教育并考取相应资格证的人才是社会工作者。人们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具有混乱的界定及认识。这样的混乱,使专业社会工作的设置与开发受到阻碍,也使专业社会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受到阻碍,致使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无法正常前进。
发展本土专业社会工作,首先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发展社会治理,由“社会管理”发展到“社会治理”,强调政府主导、实现“多元治理”,必须明确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通过强化社会活力、解决社会矛盾、满足人民需求来加强社会治理,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工作则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同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所以,要求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积极调整社会关系、增加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特点,做好关怀社会、特殊关照及精神服务,促使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社会服务质量,进而满足人民的服务需求,通过优质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来实现“十三五”所说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此外,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还要重视预防与发展相结合,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不断强化人民对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从而获取广泛的生存空间。
在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性,明确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是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在仅仅是弱势群体,还包括需要各项专业服务与支持的人,专业社会工作从救助扶持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逐步发展成为全体劳动人民甚至需要社会福利的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帮助服务。也就是说,本土专业社会工作实际上就是党和国家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而且,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根本政治制度下,社会工作者具有双向性责任,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保证他们为人民提供的专业服务具有较大成效,确保他们的服务能够促使政治逐渐稳定。所以,要想坚持政治上的正确性,除了要坚持“案主自决”等原则,使社会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的保障服务,而且要通过专业方法与权威的使用,对人民群众实行必要的干预。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情境下,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要灵活适应现如今我国强调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主动实现道德指引的作用,使人民群众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保证自己的专业社会工作的政治正确性,促使本土专业社会工作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