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陈英云
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由于办学基础、经费来源、队伍构成和干部管理程序上的差异,决策层在关注重点上可能存在偏差,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也可能会出现错位和缺位。也因如此,黑龙江省委为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民办学校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为全省民办校都派驻了党委书记。进驻民办校党委书记的根本任务就在于通过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全面加强所在民办校的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确保学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那样:“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
去年六月,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新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凸显政治功能,强化政治责任,走出了一条具有远东特色的“三三制”,同频共振,打造远学院高质量发展途径的新路子。
“三驾车”齐奋进 新时代扬帆起航
如果把理事会、校委会和党委比喻成民办校的“三驾车”,那么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首先做到“三融合”,即校长、书记融合进理事会;书记、副书记融合进校务委员会;校长、副理事长融合进党委会。
党委书记到任后,认真贯彻省委对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的指示和要求,团结带领党委班子成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加强与董事会的沟通、协调,在积极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校委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学校董事会大力支持派驻党委书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第一时间就通过理事会确定了党委书记进入理事会的决议,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涉及民办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党委书记都参与讨论研究,理事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也都征得党委同意。
校长作为党委第一副书记,积极支持党委工作,在各项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学校努力探索完善和明晰理事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范围、决策路径。在完善基层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强化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抓党建、促发展工作制度。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全面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经过换届,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的“双带头人”,将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将人才培养与远东振兴同频,确保党的要求落地见效,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办学成果助力发展。
“三同步”促发展 解难题攻坚克难
学校理事会优化顶层设计,出台硬招实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教师节前夕,学校第四届理事会召开第六次会议,审时度势,研究通过了涉及学校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法制建设、优化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八项重要决议。出台的八项决议,是学校实现新时代高水平发展在思想上的“破冰”,在行动上的“突围”,为学校2020 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
学校理事会创新运行体制,优化工作机制,精准发力,谋篇布局。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了理事会常设的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和法治与安全工作委员会,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了理事会决策更加科学,促进了学校整体执行力的提高。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理事会以强有力的措施,加速队伍建设的步伐,优化调整、统筹学校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人事工作的政策理论研究,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学校建设“数量足、结构优、作风良、本领强”的人才队伍,开展积极的工作。
按照理事会顶层设计,校委会、党委会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携手破解2020 年实现一次性通过本科合格评估工作目标的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围绕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完成迎评促建任务,提升基础管理能力,优化师德建设体系,推动教研室、实验室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查找重点问题,确定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课程质量提升、提高安全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八大方面问题。坚持把整治整改工作与立德树人职责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解决好教师实际困难相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已经完成立行立改的问题14 项,正在推进的9 项,长期落实的3 项。
“三合力”共建设 迎评促建结硕果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理事会、校委会、党委齐心协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扛起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担当,努力促进“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取得显著实效。
根据《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11 月14 日,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修业年限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胡某某等82 名本科生,未经批准连续两周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教学活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某某等10 名专科生,休学期满未提出复学申请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赵某等27 名专科生分别做退学处理。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业过程监督和预警,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帮助学生克服学业难关。
围绕“文明修身 厚德端行”,学校开展“三文明”创建活动。行为文明倡议、校园禁烟总动员、寝室文明评比等各项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率先垂范,在校园内戴起胸牌,亮明身份,在寝室门牌张贴标识,带头引领校园文明风尚。学校形成了领导主抓、辅导员主导、任课教师配合、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浓厚文明共建氛围。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了课堂文明行为大检查系列行动,检查学生迟到、旷课、逃课情况、随意出入教室情况及上课摆弄手机及带早餐进课室等课堂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学校严格教学管理,增加课堂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000学时增加到2300 学时;突出机器人教育特色,所有专业都结合本专业特点,开设机器人概论和机器人与现代技术实践课程,打造机器人教育特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管理,将原思政教研部改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教学科研专项经费,从课建与管理实际需要出发,引进学科带头人,按课程组建六个教研室,并配齐教研室主任,将《基础》《概论》两门课程作为校级重点课示范课进行建设,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学校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对教授、博士、企业精英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国内、省内同类院校人才的选聘力度,人事部门积极走出去,主动对接就业市场及抢人“战场”,实行“一事一议”制度。2019年引进教师100 人。
学校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确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双百计划”目标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计划,审议并通过了《举办学院中青年骨干高级研修班方案》。11 月30 日,高研班正式开班,高研班以在职深造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实训,系统提升百名中青年骨干的高等教育理论水平,拓宽教育视野,使其熟悉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远东理工学校文化,培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优秀人才,打造“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生力军。
学校着力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教学环境,为全校教师更换电脑,解决教师办公用电脑老化问题;10 月末前完成了机电学院、机器人学院、土建学院的实验室及实验中心建设工作,对闲置的两个语音室进行了改造;进行教室智慧黑板建设,一次改建55 个智能教室,内部全部安装了智慧黑板,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提升专任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建立自聘职称机制,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制定《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管理规定》,推荐、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结合专业建设,重点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注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学校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理论教学“满”,实践教学“实”,毕业设计(论文)“真”,真正让学生忙起来:高标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增加大学物理实验等重要课程实验教学学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体系化设置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中间的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11 月30 日,学校举办TRCC 第八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暨第四届黑龙江省高校“龙建杯”大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与中山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全国高校的600 余支赛队同场竞技,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啦啦操队参加2019-2020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长沙站)比赛,最终获得学校俱乐部青年丙组“集体花球”、“集体自由舞蹈”两项冠军;在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建行杯”第五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机器人工程学院项目“青少年智教工程”、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项目“自动化立体仓库销售公司”、机器人工程学院项目“老人生活智能行”三个项目获高校主赛道铜奖;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项目“精准扶贫,让贫困儿童插上腾飞的翅膀——机器人教育公益计划”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学生忙于参与各类竞赛,达到以赛促学、锻炼创新能力的目标。
学校团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发展素质教育、文化引领入手,组织大学生周六、周日休息日忙起来,开展2019 年“五元两日”生存体验活动,被搜狐网、光明网、凤凰网、东北网、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通过“五元两日”生存体验活动,学生生存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力得到磨砺,生活视野得到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