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校园贷,避免不良贷款陷阱

2019-12-19 07:31谭春兰
时代经贸 2019年32期
关键词:借款人不良贷款陷阱

谭春兰

一、现金贷、校园贷等不良贷款乱象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消费类贷款业务,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是现金贷的方式之一。从2015年开始,现金贷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中国开始强势崛起。

“现金贷”能够解消费者燃眉之急。然而,其中滋生的乱象也不容忽视,尤其遭人诟病的是“现金贷”暗藏畸高利率。虽说有些放贷机构宣称“低利息”甚至“零利息”,可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运营费、逾期费、滞纳金等折算下来,利率水平往往可达400%甚至600%。

此外,粗放经营模式下坏账率居高不下,对借款人突破法律底线的暴力催收,都搅扰着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不良影响。2017年12月31日,新闻直播间有一期记者调查节目,题目为“现金贷陷阱,还不完的‘无底洞’借贷人被逼搬家”。在超市工作的杨女士有两个孩子,家庭本就不宽裕,不想因儿子的一笔借贷,开始了一场噩梦。

“现金贷”借款人小张的妈妈杨女士说:“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逃避,社会上那些高利贷追得比较紧,说是要把小孩弄走那些话,然后我儿子跟我说算了,不想活了,我们连夜就搬走了。我们不是逃避这个债,我们是逃命。”在西安市一个偏僻的巷道,记者找到了杨女士临时的家。

杨女士介绍,自己的儿子小张在西安一所大学读大二,去年玩网络游戏输了钱,有人介绍她儿子向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借了2000块钱,到后来越借越多,累计借款超过40万。杨女士说:“现在还剩14.5万没还,14.5万算的是实际的欠款,没有加欠条,那欠条加起来那不敢算,那太多了。因为“现金贷”常常被定性为债务纠纷,警方也难以介入。”除了现金贷、校园贷,还有更为恶劣的套路贷。2019年2月18日,央视《今日说法》播出主题为“巨额欠条”的节目,曝光了几起套路贷案件,受害人数达2万多,案情触目惊心。

节目主要内容关于一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被暴力催收,有的被逼自杀,甚至有学生为了“以贷还贷”,在60多个APP借款平台借钱。从节目内容来看,被曝光的这些平台不仅包含“易下款”、“拿钱花”等现金贷,也有工行等银行机构。侮辱、恐吓,陷入套路贷的学生频频被暴力催收,贷款平台将借款人头像和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写在债务通知上,把催债单发给他们的亲戚发给学校老师,甚至发到校园网。而更加极端恶劣的手段,竟然把贷款人女性亲戚的头像PS到黄色图片上,多名大学生因不堪压力自杀死亡。

从以上案件可以看出,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现金贷、校园贷等不良贷款的特点

在《今日说法》曝光的节目中特别总结了现金贷、校园贷、套路贷等贷款的三个特点:

第一就是网上借钱给大学生。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不高,如果有一些大笔开销,或者花钱大手大脚,就有可能产生借钱的想法,校园贷等平台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个时候的需求。

借款平台经常会通过制造假合同,在合同上利息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但额外有很高的服务费,违约金。学生看不到这些风险,就有可能借钱了。

第二就是推荐各种借钱平台。

学生由于经济能力较弱,虽然借钱不多,也会经常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还不上钱的时候,贷款公司会趁此介绍不同的网上APP,让学生借新账还旧账,实现利滚利,产生巨额负债。

第三就是卖信息给讨债公司。

出现巨额负债后,平台把信息再转卖给线下的讨债公司,讨债公司一般会要求借款人当面写下高额欠条,让学生陷入校园贷的陷阱。

自从“校园贷”这个东西出现以后,各类恶性事件就层出不穷,不少高校学子踏入了这个陷阱,个个都后悔莫迟,社会各界也呼吁学生们一定要自爱,不要盲目相信“校园贷”,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三、远离校园贷,避免不良贷款陷阱

针对校园贷乱象,有专家指出,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财商”。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才能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作为大学生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远离校园贷,避免掉进不良贷款陷阱。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不要把这句话当做政治课上的枯燥内容不屑一顾,这真的会影响你的一生。很多大学生由于攀比心理,不切合自己的消费水平进行超前消费,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下,学生在缺钱时又不愿意向家人和朋友开口,校园贷正好解决了学生借钱的愿望,很多大学生怀着试试的心理选择了“校园贷”,当然后果可想而知,大学生根本还不起高昂的利息,最后不仅丢了学业,还连累了自己的家人。

如果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走出了校门,到社会上会更加危险,不懂得合理支配钱财,一不小心就会让你的生活摇摇欲坠。

(二)不要轻易网上乱借钱

有媒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为逃避监管部门查处,一些网贷平台的营销手段更为隐蔽,有的打着毕业贷、创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等旗号,改头换面、披上马甲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为何还有那么多网贷平台无视监管部门禁令、甘愿冒着被查处的危险而继续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校园贷,且还能如此轻易得手?

关键原因在于校园贷的大学生涉世未深,年轻幼稚,非常好欺骗,尤其可牟取非法高额暴利,在如此利益诱惑下,才使不少网贷平台铤而走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骗局不断翻新出现,而学生上当受骗的案例也常常发生,令人惋惜。2019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指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均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他说,“很多网贷平台做了很多虚假宣传,学生因为金融知识不丰富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利滚利,最终形成高利贷。”

因此作为大学生,牢牢记住一点,不要在网上乱借钱。即使需要负债,也要向正规的银行借钱。

在作者教授的《互联网投资理财》课程总结中,食科3班新疆学生阿克(化名)说:“我以前有过因为急需要用钱而使用分期乐等软件借钱用的经历。当时还差点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借校园贷。现在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意识到校园贷的危害,还好我当时就没有借校园贷。以后也不可能借校园贷或者分期乐之类的。要合理使用生活费,如果需要钱,自己通过周末做点兼职赚取或者跟父母说。”

(三)保管好个人信息

这一条有的同学就嗤之以鼻了,在这个信息不能完全保密的社会,要保存好自己的信息真是太难了。但是请注意,尽管是这样,也不要自己主动泄露信息,本人泄露的通常都是更加详尽的信息,这样更容易给骗子可乘之机。也不要随便相信“学长学姐”们所谓“冲业绩”的请求,小便宜不要随便捡,都是有代价的,“被”贷款就糟了。

(四)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有个别学生太过“讲义气”,和身边人打交道都大大咧咧,但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涉及到钱财的问题,都应该留个心眼,哪怕是同寝室友,也要留下相关证据,一发现不对,立马就能靠有效证据保护好自己。

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民间借贷约定的利率在年利率24%-36%之间,属自然债务区,法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被认定为无效利息,借款人可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因此,如果借款人觉得约定的利息太高,或是还款方式不能继续履行,借款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对方在合法范围内变更之前的约定。

一旦陷入“校园贷”,也一定要找家长商量,不要自己瞒着,保留好证据,咨询专业人士,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好自己。

总之,作为大学生,应提高自身金融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坠入“校园贷”不良贷款的陷阱。

猜你喜欢
借款人不良贷款陷阱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热词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陷阱
不良率农行最高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