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 利 田荣富
中国的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经济的技术创新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撑,国内研究开发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资源相融合,渐渐提升国内的技术创新水平。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而对外开放、技术创新都是积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为此,深入分析我国开放型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外开放使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推动企业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和FDI等手段,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国家建设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技术进步因素(Coe and Helpman,1995)。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对外贸易和FDI两类渠道的技术创新溢出。薛婧、张梅青(2019)基于扩展后的Bertschek模型,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同样发现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出口产生本地创新溢出,并且对邻近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王华等(2010)认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石大千、杨咏文(2018)认为FDI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企业创新水平低于前沿企业创新水平。
虽然袁立辉(2008)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但是综观以上研究,国内外学者没有从技术创新出发去研究其对开放型经济的关系。我国开放型经济与技术创新是否存在关系呢?如果有关系,又是谁影响谁?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呢?存在的关系是否具有长期性呢?为此,本文基于中国进出口贸易、FDI和技术创新,实证研究开放型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动态关系。
根据现有的研究,技术创新主要由创新产出水平来表示,所以参考大部分研究文献的指标选择方法,本文将每年全国专利申请数(PT)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用出口贸易(EX)、进口贸易(IM)和FDI来代表开放型经济,同时为了剔除物价因素变动的影响,EX、IM、FDI分别用每年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实际GDP的比重来表示。此外,为了减弱序列变量PT、EX、IM和FDI的异方差性和消除异常数值产生的消极影响,分别对其进行对数处理,并将专利申请数、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表示为LNPT、LNEX、LNIM、LNFDI。数据样本期为1991-2017年,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
1.单位根检验。对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认为容易出现“伪回归”,为了使得结论具有正确的经济意义,首先对时间序列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四个变量序列存在单位根I(1),并且各经济变量的一阶差分分别在1%(LNPT、LNEX、LNIM)和5%(LNFDI)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因此能够通过协整检验来考察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由于Johansen协整检验既能够给出全部的协整关系,检验的功效也更加稳定,所以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三个协整方程。说明在1991-2017年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FDI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1.VAR模型稳定性检验。本文根据出口贸易、进口贸易、FDI和技术创新的平稳性检验构建VAR模型并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得到最优滞后期数为3。VAR模型的稳定性是指对于模型中的某个变量受到脉冲冲击影响时,该影响是否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弱直至消失。检验结果显示,四个变量滞后3期的VAR模型的每个特征根倒数的模都在单位圆内,表明所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VAR模型脉冲响应才具有经济意义,所以可以借助所构建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向量自回归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项变动来分析它对内生变量当前及其未来取值的冲击。换而言之,在所构建的VAR模型上,基于脉冲响应函数,能够较为直观地得到出口贸易、进口贸易、FDI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随时间产生的动态变化。
根据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进口贸易、FDI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图显示,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在当期为零,在2期开始微小下滑,但是在3期开始又出现急剧上升,并一直保持着积极影响。这表明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然而,技术创新对进口贸易一个标准差的扰动1-4期均为正向效应,从3期开始出现下滑,并在5-7期出现负效应,第8期到最后一期呈现正向上升。其经济涵义为在期间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此外,技术创新对FDI的标准差新息冲击的反应在当期反应为零,然后稳步上升并在第5期达到最高的峰值,随后迅速下降并在第7期和第8期变为负值,之后又逐渐上升,并一直呈现正面影响。这一结果说明FDI在前期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甚至出现负面影响,但是就长期而言,对技术创新会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出口贸易、进口贸易、FDI对技术创新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图显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在前7期维持着显著的正向推动效应,但是从第3期开始正向作用越来越弱,8期开始出现负向作用,直至第10期上升为正值。这说明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助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作用的力度逐渐下降。对于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在当期为正值,并逐渐上升,在第3期达到极大值,随之呈现下滑趋势,并在第7-8期产生负向影响,第9期至期终正向上升。其经济涵义为技术创新对进口贸易的发展在中短期内具有较大的积极贡献,但是正向的促进效应并没有长期维持,出现正负波动。另外,FDI对技术创新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在当期表现为正向冲击,第2期开始出现负值并显著下滑,第7期到达最低点,此后上下小幅度波动至期终。这一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某一冲击会给FDI带来消极冲击,从长期角度而言,对FDI产生阻碍效应。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FDI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说明,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的提高;进口贸易和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波动,在前期都促进了技术创新,但是在中后期出现负向效应。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发展在前、中期都发挥着推动作用,但是技术创新对FDI的正向效应只在当期出现,之后都是负向效应。
中国要积极借助引进、吸收、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通过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FDI参与世界合作和跨国竞争,在其中实现技术创新的提高。同时,在当今开放经济环境下,中国要提升自身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为增加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引进高质量的外资和贸易提供保障。最终实现开放型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协调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