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燕 马冬梅 刘玲玲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454001)
为实现危重新生儿的胃肠减压和鼻饲,多应用留置胃管这种重要支持疗法[1]。但留置胃管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留置期间新生儿会出现各种不适,以致患儿烦躁不安而自行拔管。而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即导管因意外、医护人员操作失误或新生儿自行拔除所造成的意外拔管,不仅对患儿病情带来较大的影响,还因需要重新插管,而进一步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2~3]。临床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较多,因此,为了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本研究对2017 年1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 例留置胃管的新生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非计划拔管登记表,对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 例留置胃管的新生儿进行调查。其中,男患儿90 例,女患儿60 例;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23 例,呼吸系统疾病45 例,消化系统疾病60 例,其他疾病22 例。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28 d 的患儿。(2)排除标准:全身肌力2 级以下的患儿;哥斯拉格昏迷评分为3~8 分的患儿;家属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儿。
1.3 研究方法 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非计划拔管登记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住院号、性别、年龄、体质量、入院诊断等)、插管方式(经口、经鼻)、插管目的(鼻饲、胃肠减压)、导管固定方式(普通固定、双重固定)、拔管时情况(是否使用镇静剂、有无肢体约束)及护士情况(是否培训过非计划性拔管相关知识、工作年限)。研究开始前,对参与研究的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明确非计划拔管登记表如何正确填写,最后陆续回收非计划拔管登记表,回收截止时间为2018 年11 月31 日。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影响因素行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分析150 例留置胃管新生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0例,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0 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20.00%。
2.2 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单因素分析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患儿性别、插管方式和插管目的无关,P>0.05;但与导管固定方式、拔管时是否使用镇静剂、拔管时有无肢体约束、护士是否接受过非计划性拔管相关知识培训和护士的工作年限密切相关,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单因素分析[例(%)]
2.3 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普通导管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无肢体约束、护士未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护士工作年限<5年是新生儿发生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新生儿住院期间,留置胃管是常用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新生儿鼻腔和食管黏膜均较娇嫩,坚硬的胃管带来的不适使他们难以忍受,在无家长陪护下,自制能力较差的新生儿较易发生非计划性胃管拔管。有研究表明[4],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因此,非计划性拔管是新生儿科临床规避风险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对150 例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调查发现,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0 例,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0 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20.00%。留置胃管新生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较为普遍,容易对患儿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导管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无肢体约束、护士未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护士工作年限<5 年是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原因分析具体如下:(1)留置胃管经口、鼻插管,新生儿鼻腔、口腔分泌物较多,易使固定胶布潮湿而松脱,从而引起管道滑脱[5];(2)由于新生儿认知尚未发育完全,留置胃管带来的不适会导致他们产生烦躁不安而意外拔管;(3)护士工作年限较低,临床经验尚且不足,缺乏非计划性拔管相关专业知识,护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患儿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正确防范,不能预见非计划性拔管,忽略了发生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6~7]。因此,预防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规范导管固定方式,采用双重固定的方式以避免胶布松脱而造成管道脱落;同时对留置胃管新生儿予以合理的镇静和有效的肢体约束,可避免新生儿因躁动而造成的意外拔管,但肢体约束需密切观察受压部位血运情况和关节活动情况;另外,还要对工作经验尚浅的护士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相关考核,规范导管固定的流程。综上所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镇静剂、合理进行肢体约束、妥善固定导管和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